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怡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许多人的思维里,幸福总是 在别人身边,烦恼总是 在自己心里, 的人以为取得了成功就可以没有烦恼, 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幸福,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理解幸福的真谛。
A.纠缠 围绕 平庸 贫穷
B.围绕 纠缠 平庸 贫穷
C.围绕 纠结 贫穷 平庸
D.纠结 缠绕 贫穷 平凡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 )
A.名著评价:鲁迅评论吴敬梓的《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B.人物《骆驼祥子》中,围绕祥子、老舍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大胆泼辣的虎妞,勤俭善良的小福子,宽厚仁慈的曹先生,还有恃强凌弱的孙侦探……
C.情节剖析: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了“陆绩怀橘”和“郭巨埋儿”,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D.阅读感悟: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体现了他们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E.文学知识:《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该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3、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
A.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B.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C.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全石以为底
D. ①见渔人,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4、下面语段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出身湘潭农村,曾当过放牛娃、矿工、鞋匠,曾追随孙中山,后受到《共产党宣言》感召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出身官僚家庭,年少时在南开接受“开明”教育,留学巴黎时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们都对藏污纳垢的国民党统治深恶痛绝。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殚精竭虑、任劳任怨,领导劳苦大众走出泥泞,迎来了光明。
A.藏污纳垢
B.深恶痛绝
C.殚精竭虑
D.任劳任怨
5、下列对《关雎》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开篇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B.“流之”“采之”“芼之”描写了女子在水边采摘荇菜时的动作优美。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男子追求女子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和优雅的品格。
6、常识及诗文默写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①《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
②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是《 》。
古诗文默写(联系上下文,写句子)
③风烟俱净,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好读书,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⑥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⑦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⑨ ,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⑩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⑪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⑫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国的记者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______》。
【2】书中写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出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
B.他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夜
①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②“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③“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
④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⑤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⑥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⑦“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⑧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⑨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⑩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⑪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⑫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⑬“是矮婶。”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⑭“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
⑮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⑯“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
⑰“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
⑱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⑲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
【1】在横线上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开端:__________
发展:父亲发现偷稻草的是村邻矮婶和她的儿子,便放走了他们。
高潮:__________
结局:“我”和母亲每隔两三天悄悄地给矮婶送稻草。
【2】赏析⑪段画线句。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4】结合小说的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亮点即可)
9、命题作文
陈忠实在获得茅盾文学奖时,说出了它的“动力源”:他看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路遥写出了那么多本优秀的小说,成了自己写作的动力。当他沥尽心血写出《白鹿原》后,他获得了成功……在成长的路上,你的“动力源”又是什么呢?
请以“我的动力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