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生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B.疫情一起,绿色的迷彩再次撑起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班主任老师用心记住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在同学生日那天送上祝福的话语,真可谓别具匠心

D.卓文是个自来熟的人,跟谁都能聊得来,在路上遇到隔壁班的侯三,主动跟他打招呼,表现得诚惶诚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B.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C.“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句话强调了我国石拱桥分布范围广,去掉“几乎”一词,语义没有什么变化,也与实际符合。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应把“格局”改为“形态”)

B. 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应在“成功”后加“与否”)

C.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D. 北京市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以解决出行时打车难。(应在“打车难”之后加“的问题”)

4、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研究,后来在那里发现了镭。(此句语序不当)

B.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此句话缺主语)

C.《诗经》是继《楚辞》之后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D.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这句话句式杂糅,应该将“所致”删去。)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世人称颂,请从修辞和炼字两个角度,简要分析该联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默写。

(1)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把曹植的《梁甫行》默写完整。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读《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1)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其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做一个“__________”。

(2)在1956年5月24日的书信中,傅雷说“我完全赞同你参加莫扎特比赛”。其赞同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这个节目不太重,且在暑假中,不妨碍学习。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幽兰(秦和元)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②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知道,这是兰花开了!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的样子,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力量吧,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怒放了。

③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④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像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又像一盏盏挂满的小灯笼,照亮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攀岩,探险,跨越泉溪……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⑥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⑦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⑧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來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⑨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⑩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既当不了志愿者,又参加不了突击队。那么,不传染,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情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1】作者对幽兰的情感态度在不断地变化,请按照顺序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内容。

期待一→( )→敬畏→( )→平和→( )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5 分)

一树树的红柿子,像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像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又像一盏盖挂满的小灯笼,照亮着前进的路。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一句中“探”字形象地写出了幽谷中的兰花可爱的形态,以及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B.第一段中“特别的新春佳节”为下文“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埋下伏笔,交代含蓄,前后照应,体现了本文表现手法上的巧妙。

C.“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这句话写出了兰花孤芳自赏、自高自傲的特性。

D.“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一句中“春天”既指时令,也指人类战胜困难后的幸福时光。

【4】在家安静的日子里,幽兰给了我哪些方面的心灵慰藉。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5】作者对生命、生活的思考给年青的我们很大的人生启迪。请阅读下列两个材料,说说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A长在幽谷人来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秦和元《家有幽兰》)

B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爱如阳光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