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解说:这句话标点正确。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句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C.参天大树 苏州园林 高尚情操 宝贵意见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说: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这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寻求”。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看见过仙人掌。”
C.“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从句子的语气看,这是一个疑问句。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孟子》《论语》《大学》《史记》并称为“四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在锡惠公园如期举行,不同品种的菊花争奇斗艳,在寒风中傲然挺立。
B.建国七十周年阅兵式彰显了大国军威,来自无锡的自行火炮方队也在此次阅兵式上 “亮相”。
C.正月初九,泰伯庙会热闹开场,赶庙会的人们摩肩接踵,当天近18万人前来“轧闹猛”。
D.惠山泥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其精美的造型在众多工艺品中鹤立鸡群,深受大家喜爱。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了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5、春题湖上①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此诗作于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皇恩只许住三年),卸杭州刺史任之前。
【1】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春景诗。诗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B.首联写西湖的春天美景,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C.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虽体现了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却因此雅俗相悖,很不协调。
D.从艺术上看,《春题湖上》最精彩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
【2】山川草木皆含情,沧海桑田尽动人。后人评论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有余情。”请你说说诗人的“言外余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③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⑤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⑥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蚂蚁和蝉的寓言》一章,小明同学绘制了如下的思维导图,请你在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蚂 蚁 和 蝉 的 寓 言 | 谬传
| 昆虫形象
| 蚂蚁:勤劳 晒麦粒 |
蝉:央求 遭冷落 | |||
谬传原因 | 拉封丹:从没见过 拾人牙慧 | ||
伊索:________________ | |||
事实 | 承认讨厌:百只齐叫 头昏脑涨 | ||
提出建议:装减音器 压低叫声 | |||
郑重正名 | 蚂蚁:古井、咬撕、贮藏 | ||
蝉: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评价 | 阿那克里翁:称颂有加 不很恰当 | ||
我的朋友:务实观察 一丝不苟 |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机
①几年前母亲从乡下进城,空荡荡的一个屋子,就她一个人居住,显得清冷且孤寂。我每逢周末就去陪母亲吃顿饭。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开始和我念叨起乡下老家的零碎小事儿:谁家的田里庄稼长势喜人,入秋后苞谷穗子能码半间屋,汗水算是没白流;谁家新娶的儿媳妇添丁进口了,胖乎乎的大小子惹人爱,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谁家又在老宅旁起了新房,坐北朝南,是个二层小洋楼;谁家的鸡圈拆了,群养的土鸡赶到了山坡上,鸡肥蛋多,城里人争着买哩……她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③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母亲提及,老家荒芜了多年的田里种上了朝天椒,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辣椒采摘后有人上门收购,一斤能卖好几块钱,我这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住在城里,哪得来这么多的好消息?
④坐在一旁的姐姐回话道:“妈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如今乡下的亲朋好友都爱玩抖音,就算农活再苦再累,也会忙里偷闲上传个视频。”
⑤我突然意识到,古稀之年的老母亲有了新的爱好。
⑥母亲递过话:“刷抖音挺费流量的, 我要了楼上邻居家的wifi密码, 人家怕我忘了,还专门给我写在纸条上。”
⑦我乐了,望着坐在对面的母亲,她也正笑盈盈地望着我,一脸得意的神情,像一个淘气的孩子。
⑧去年母亲过生日,姐姐专门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在这之前,母亲一直使用老年机,只简单地用于接打电话,我还担心智能手机功能太多她反倒不会用。暑假,外甥从外地回来,无意间又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平日里,他隔三岔五会和外婆视频聊天,了解她的饮食起居,也看看她的容颜气色。后来我又得知,母亲的微信里已添加了不少好友,大多是和她一个年岁的老朋友老姐妹。
⑨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用微信聊天的,是视频、音频,还是文字输入?
⑩总之,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母亲刷抖音、用微信和朋友聊天的画面。
⑪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母亲戴着老花镜,斜靠在沙发上,左手紧握着手机,右手不时地刷新屏幕上的视频,方言或者土味普通话配着不长的画面,母亲看得专注,听得入神……整个屋子是那样安静,又是那样热闹。那一刻,母亲仿佛是一个坐在乡村教室里的小学生,一部手机就是一册课本,课本中的每一幅插画、每一段描写,以至于每一个活泼可爱的表情,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不大一会儿工夫,她便好像完成了一次丰富多彩的乡村游。揉揉眼睛,回味一番,意犹未尽,她再次将手机捧在手里,那些乡间的人间烟火,那些斑斓的果园农田,让她嗅到了久违的泥土香,这香气也充盈着她单调的晚年生活。
⑫这是在田里劳作了三十多个年头的母亲,在告别故土,告别田舍、庄稼和牛羊牲口之后,对曾经的家园以另一种方式在不断地回望着,回望着。一桩桩故事,发生在她最熟悉不过的那片土地上。只是岁月流转,曾经在她播种大豆、玉米、小麦的梯田里,如今种上了高产的辣椒、油菜,栽种着柑橘、核桃和拐枣;曾经扶犁深耕的黄土地,现在清一色地换作了旋耕机机械化作业;曾经弯弯绕绕的乡村土路,如今已是宽阔平展的青灰色水泥路,路两旁还加装了安全防护栏,栽上了行道树;曾经低矮简陋的石墙瓦屋,如今已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四季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如今化身新农人,一手握着农具,一手握着手机,将乡村的美景和趣事直播到天南海北。
⑬母亲再熟悉不过的小山村,眼下还成了拍摄视频的热门取景地,明丽灿烂的油菜花、挂满枝头的柑橘、漫山遍野的山花、在果园里低头劳作的老农……而声声蝉鸣、啁啾鸟语,连同铺满稻田的蛙声,则成了视频清新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让母亲魂牵梦萦。
⑭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正在发生的美好,都在她的指尖下轻轻滑过。母亲握在手中的不仅是一部智能手机,也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老家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变化、每一副面孔,都让她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脉动,让她骄傲与欢喜。
(文/吴昌勇,有删改)
【1】从全文看,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笑盈盈”有什么表达效果?
【3】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4】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⑪段中画直线句子。
【5】第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6】结尾为什么说“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
9、生活需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砺意志,生活需要在宽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关爱中增进感情……生活是一幅画,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高亢低沉的旋律……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