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诗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创设出神奇绝妙的意境,确是妙手偶得。
C.济南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努力改变城市面貌。
D.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理念先进,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一部纪传体通史,长于记人,记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各具特点的人物,如蔺相如、廉颇等。
B.古诗中一些常用的意象,具有一定的比喻义,对后世诗作产生深远影响。如,“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征蓬”比喻远行之人。
C.《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活动。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家学派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D.《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首联点题叙事,颔联和颈联分别从静观和动观的视角描写了舟过荆门时所见的奇景。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朝鲜发射卫星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的轩然大波,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B.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C.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1】以下四个选项中,与本词的词牌名相同的是( )
A.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B.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C.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这首词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个方面简要分析。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 ,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 《论诗》)
7、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节选自《昆虫记》)
(1)以下关于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B.法布尔创作的《昆虫记》共有十卷,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C.《昆虫记》是一部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散文。
D.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注入了灵魂和生气,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2)《昆虫记》中描绘的“螳螂”“蝉”“黄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简要概括。
8、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下题。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
④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流淌,可是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就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掐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一根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结合选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2】选文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粗糙”和“ 光滑”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5】分析选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标题中“拐杖”一语双关,既指父亲递给老人的拐杖,也指人们善良品性的精神支柱。
B.选文第⑧段中“轻描淡写地笑笑”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在救助老人之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C.选文第⑫段画线的句子与第⑥段“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一句想照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助人的行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D.选文第⑬段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批判了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冷漠。
9、以“南京的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5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