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敬业与乐业》是清末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一篇演讲稿,文章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B.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借“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乌云、巨浪、闪电象征一切反革命势力。。

C.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代的魏学洢,课文按照空间的顺序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D.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叔云》作者是唐代的李白;《渔家傲》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这是一首词;《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这是一首曲。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B.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C.大城市里的楼房太多、太拥挤,真是摩肩接踵

D.解放以后,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恶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本书出版后,他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人仿佛飞起来一样,飘啊飘啊。

B.《流浪地球》以科幻感十足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C.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的街道小巷。

D.不可否认,动漫所营造的阅读氛围,对受众的审美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大学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B.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C.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D.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规律。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按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填空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名著

内容呈现

阅读笔记

《傅雷家书》

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     

傅雷教子有方,在这则书信中,他谆谆教导身在海外的儿子傅聪:______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时,他又想起了郊外海滨公园里的那一幕情景。他反复地问自己:“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使你的生命变得有价值,你是否已经尽全力了?”他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我似乎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了!

许多天过去了,正当等待得难以忍受的时候,他那与他一样激动的母亲突然走进屋子,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那不是信,是由州委会打来的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几个字:

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铁环”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画线句子,读出了保尔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陈思呈

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突然,我听到一阵非常轻微的声音,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糖,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狗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⑤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⑥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

⑦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声。

⑧那么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那天仍然在乡村——是一个离市区相对比较近的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整个过程,宛转高扬,气度不凡。

⑩琢磨很久,知道他非这么唱不可。鱼名是顺势而为,元音必须恰好用在高音,高音才能把叫卖声往外扩散,如果都用平常说话的方式来发音,如何扩散?另外,在发音方法上他故意含糊了原来的发音,来可能是省力(清晰发音太累),二来听者会努力分辨他唱的是什么,分辨过程,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过去。

这就是民间的智慧。

想起来,有很多叫卖声都才华横溢,包括收破烂的——“旧电器旧报纸,旧电视旧摩托,旧书旧被,旧铜沤铁”,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每一字不可调动位置,像前贤论诗所说,好的字有“粘”性,调动之后都不如原文贴切。

每一类叫卖声又有区别。卖鱼的,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收破烂的,则短促简洁如快板,如三句半,讲究的是直入耳膜,不容置疑。这么说吧,卖者往往更有阔裕的气概,买方则是化繁为简的魄力。

最为优雅的是卖花声,吾生也晚,竟没听过。“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数歇卖花声过耳,谁家斗草事关身”的情形,只在资料里得见。

也不是只有卖花声才诗意。几乎所有的市声都是诗意的,在某个时段。比如在老家,醒的很早很早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透的时候,能听得到路口的小集市,猪肉铺老板率先排开案板,然后,有一大扇猪,沉重地甩在案板上,“砰”一声,意味一天开始。

他旁边的早点铺子,卖油条豆浆加肠粉的,当然也没闲着。风炉烧起来,炉膛里“呼呼”越来越响,碗、碟、筷,各就各位叮当恳切。间插着这一切的,是早点铺子老板娘和猪肉老板的大声聊天,他们比邻工作已经多年。

这是平凡的一生中平凡的一天。

【1】阅读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语句“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觉得声音好听。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3】阅读第⑧段中画横线的语句“那么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结合全文,概括我们到底错过了哪两种声音?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4】读文章的题目“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了什么”,再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