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以后自己不懈怠,我已制订好新的读书计划。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B.近年来,临沭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避免不得体的言行,这倒不是因为怕别人的苛评,而是因为你自己就有诚惶诚恐的谨慎心理。

3、下面各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古诗中不少词语具有比喻义,如王绩的《野望》中“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比喻隐居不仕,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比喻远行之人。

D.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比较枯燥地列出人物生平,因为作者叙述必须真实,不可以发挥想象。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和写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背影》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家时生活艰难、渗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定做昂贵的紫毛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B.《三峡》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其中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苏州园林》先总说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某一处园林的特点。

D.《藤野先生》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本文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②妇姑:指农家的媳妇和婆婆。③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景,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旁绿竹苍翠,板桥相接。

B.后两句写农事,婆媳相互呼唤一起去浴蚕选种,那庭院中间的栀子花独自开放无人欣赏。

C.“闲”是全诗之眼,烘托出山村中一片幽静的气氛,也描绘出春深时节人们十分悠闲的情景。

D.诗人处处扣住山村特色来写,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且语言清新雅致,意境恬淡优美。

【2】从诗歌前两句来看,诗人是如何表现山村中独特的氛围?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4)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5)《三峡》中,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写出了春冬三峡水的特点。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摘录一:他这二十四年,过得好还是不好呢?他一年又一年的回忆着,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似的细细审查自己的生活。最后,他非常满意地认为,他这一生过得还不错。

摘录二: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上面摘录的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

(2)请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对上面摘录的任一则文字做简要批注。

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姓氏: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

单之蔷

中国人的姓氏有两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至今已经五千多年了;二是中国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传承的,这一点恰恰与遗传学中的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相一致,除了极为罕见的异常,一代代的只要是男性,就会一直传下去。

我们的祖先太聪明了,他们在五千多年前就用“姓”给自己的家族做了命名。当然,我们祖先这么做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标识自己,区别他人,很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举一下子给他们家族的染色体Y打上了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姓氏”,就是染色体Y的“姓”,因为生生死死,承载着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染色体Y却与“姓”结合在一起,流传至今。姓的传递,就是Y染色体的传递。这真是人世与自然神奇的同构。我甚至认为姓氏是我们中国人的一项不亚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发明。

中国人在传统上特别看重生男孩。这种现象不仅有文化、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而且还有着更深的生物学上的意义。男孩是染色体Y的承载者,而人体其他的45条染色体在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过程中被反复地打乱重组,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基因被逐渐地“稀释”。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Y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的命运,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

“姓”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还有竞争。今天新百家姓排行榜上的前19个姓,包括了汉族人口数的一半。但是中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有4000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占据了50%的人口。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23000多个姓。如果把姓氏看做是物种,那么那些消失的姓氏就是灭绝了的物种,留存下来的则是成功者。最“成功”的是那些大姓,比如张、王、李、刘、赵、朱等,如今前3个姓每一个姓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人口的7%,刘姓人数超过5%,赵姓超过2%,朱姓超过1%。刘、李、赵、朱这几个大姓不正是中国几大王朝(汉、唐、宋、明)皇帝的姓吗?皇权使这几个姓发展成为中国的常见姓,这可以归结为姓氏发展的“皇室效应”。

同时,姓氏也是一笔珍贵的资源,不仅是文化的,还是生物的,尤其是那些小姓、奇姓、罕见的姓更是一种珍稀的资源。想想看,在漫长的历史惊涛骇浪中,这些小姓、奇姓没有借助任何权势的力量,竟然在姓氏的竞争中走了过来,给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的遗产。多一个姓,不仅多了一份家族史,一份文化史,更是多了一份基因史。

然而在今天,这些小姓和奇姓,有的正在消失,有的正处于濒危的边缘。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保护不常见的小姓、奇姓,因为一个不常见姓的文化价值和生物学价值并不比大熊猫差。既然我们对濒危的野生动物那么关心,对野生动物一个物种的灭绝忧心忡忡,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稀有的姓氏的灭绝无动于衷呢?

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影响远比生物学特征的继承重要得多,我们无意推崇男尊女卑,也无意阻止人们的姓氏随意化的倾向。但是,中国传统的以男性为姓氏传承者的聪明之举,值得延续。在你想变动你的姓氏,取得一个时尚的新的“社会姓氏”时,不要忘记记录下你原有的“生物姓氏”,即“Y染色体姓氏”。这对于遗传素质和人类健康以及疾病的研究,对于文化现象的揭秘,对中国人的迁徙,甚至对中国人的来源的研究和探索,以及我们今天未能预见的许多问题的揭示,都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

我们中国人的姓氏,是让外国非常羡慕的资源,因为它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更珍贵的是它稳定地通过男性一脉相传。它是Y染色体的标记,可以说它就是“姓氏基因”。如果今天现代文明对中国姓氏的延续有严重冲击的话,为“姓”申报世界遗产可能极有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姓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

                                 (文章有删改)

1根据全文概括中国人的姓氏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

2姓氏发展的“皇室效应”指什么?

3如果要为中国的姓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那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申报的主要理由。

4本文多处运用了类比的写法,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总会牵动我们的情思,总有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致敬的理由。

请以“致敬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内容充实,思路清晰;③书写认真,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