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 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 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D.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城南洋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建成将为盐城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B.大洋湾景区成功举办2018中华龙舟大赛,获得人们络绎不绝的称赞。

C.咬一口端午的粽子,那清香甜美的味道沁人心脾,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D.宽容是一种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B.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是迅速、详尽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C.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留学期间遇到的一位老师。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弱冠”是指男子即将成年,一般指十五岁;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

C.一篇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代诗歌阅读。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意蕴丰厚,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作者: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

②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_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1)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人名)写的,这段话是他对_____________(事件)的评价。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

A.《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部,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B.《红星照耀中国》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不幸的是在一次战役中因细菌感染而献出了生命。

C.“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

D.作者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E.“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是作者对彭德怀的评价。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的动词,并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2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①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怎样的情形?

4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江南水乡的夏夜写得如此充满诗情画意?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超燃”“燃爆了”“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 成为流行词。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

请以“找到自己的燃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