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为西汉的司马迁,全书共计130篇。

B.在古代,山南水北为“阴”,反之为“阳”,比如淮阴在淮河的北岸。

C.“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的燕昭王所建,“铜雀台”为曹操所建,二者都为招揽天下贤士所建。

D.选自于《朝花夕拾》的小说《藤野先生》,成功塑造了一个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好老师的形象。

2、下列对杜牧《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本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

D.诗中,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

B.丽江古城内,古老的民居鳞次栉比,让游人深刻感受到了纳西族的建筑风采。

C.建党一百周年系列展览活动在市博物馆举行,前来观看的市民络绎不绝

D.“我爱古诗词”大赛前夕,老师们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心细。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文物保护的历史可以回溯到春秋时期,但直到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物保护才走向科学化。

B.每个人都需要建造自己坚强的堡垒,让自己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岁月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C.我选择正襟危坐在影院舒服的椅子上,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看完这部电影。

D.太原客运段杭州车队第二包乘组党员帮助双手残疾的旅客上车,一路上给予该旅客周道如砥的照顾。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词鉴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所展现的美景。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尾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B. 首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D.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夕阳西下,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④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⑥征于色,__________,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请填空指出《昆虫记》中下列文句中的“主人公”或形象:

①很快我____就发现它的注意力被穗饵吸引过来了,开始谨慎地踱着步向麦穗走过来。

②与《伊索寓言》中蝉和蚂蚁的形象相反,本书中____是顽强的乞丐,而勤奋的生产者是____

________的建筑才能,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④杨柳天牛像个_________,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最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数据表明,在2022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14×1021焦耳,这些热量相当于中国2021全年发电量的500倍左右。过去80年中,海洋每一个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

②海洋变暖为台风、飓风等极端事件增添了“燃料”,使强台风、飓风更多,极端降雨更多。我国邻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最强的地区,全球热带气旋有1/3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强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

③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这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④受海洋变暖趋势的影响,海洋热浪等海洋极端高温事件不断增多,给海洋渔业、养殖业提出了新的挑战。2018年,发生在我国北方海域的海洋热浪事件给辽宁海参养殖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辽宁圈养海参因高温天气大面积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根据《新京报》报道改编)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倡导低碳生活。但在落实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声音。

网友一:我在外面吃饭时用一次性餐具更干净更方便,开空调时开窗室内空气更流通,我能付得起钱,为什么不让我用?

网友二:响应单位倡议,我每年都参加地球一小时,平时我自己做饭,出行基本是自行车,但是带环保购物袋太麻烦了。

网友三:我们学校也提倡低碳生活,我们推行垃圾分类几年了,但仍然有小部分同学觉得很麻烦,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

(选自某论坛)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相等于中国2021全年发电量的500倍。

B.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最强的地区,全球热带气旋有1/3发生在大西洋。

C.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顺畅,导致气温上升,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D.海洋温度的上升引发更多海洋极端高温事件,对海洋渔业、养殖业产生很大影响。

(2)结合材料,提出三条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可行性建议。

(3)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海洋升温背后的低碳“降温”思考

B.低碳生活,如何正确打开?

C.倡导低碳生活,贡献个人力量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以“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