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说》、《陋室铭》,文体即题目中的“说”“铭”,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刘禹锡。
B. 当代作家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线索是“我”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感情变化。文章的思路是赏花—惜花—思花。
C. 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热烈歌颂他们。
D.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是西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作者与世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B.《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C.《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D.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集安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正襟危坐地端坐在看台上,静心聆听美妙的音乐。
B.电影《八佰》以抑扬顿挫的画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C.小王同学的发言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深刻,现在读来仍振聋发聩。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就是一篇新闻特写。
B.《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庠,北宋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书即书信,题目意为朱元思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C.《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其中《背影》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5、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唐代)岑参
三十始一命②,宦情③多欲阑④。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⑤。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⑥。
【注】①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②一命:最低等的官职。③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④阑:尽,残。⑤药栏:指栅栏。⑥渔竿:指垂钓隐居的象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始”字点题,作者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颔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尾联反映了作者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作者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2】请简要赏析“涧水吞樵路”中“吞”字的妙处。
6、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_________》。
(2)《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做事要_____,礼仪要________;遇困境_________,获大奖___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8、写人记叙文阅读
拱桥
——老臣
①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②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③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④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⑤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⑥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⑦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⑧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⑨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⑩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⑪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⑫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⑬“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⑭“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⑮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⑯“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⑰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⑱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⑲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⑳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㉑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㉒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
【2】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三例不同的描写方法并简要说明。
9、生活处处皆风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校园的欢声笑语,家庭的温馨甜蜜,生命中的点滴触动……
请以“留住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