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凫水 涌跃 油馍
B.憧仁 亢奋 冗杂
C.斡旋 铿然 褪色
D.羁绊 严竣 辐射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拘泥/泥淖 劲旅/苍劲深沉 前仆后继/风尘仆仆
B. 徘徊/洄游 契约/锲而不舍 以身殉职/徇私枉法
C. 仆射/射猎 树荫/荫庇后代 长吁短叹/气喘吁吁
D. 侵蚀/吞噬 玷污/拈轻怕重 剑拔弩张/驽钝不堪
3、某同学在编辑《诗说中国》这个板块时,引用了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论述《诗经》的一段文字,但他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忙排序( )
①那些叠章反复,让人立即想到,这不仅仅是文学,还是音乐,还是舞蹈。
②终于由时间定格,疑为经典。
③一切动作感涨满期间,却又毫不鲁莽,优雅地引发乡间村乐,咏之于江边白鹭,舞之于月下乔木。
④在艺术上,那些充满力度又不失典雅的四字句,一句句排下来,成了中国文学起跑点的砖砌路基。
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商品的生产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莫衷一是表示赞同。
C.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的价值和作用,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都注重用文艺的方式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砥砺奋斗。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5、仔细阅读下面这首杜甫的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鸱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请仿照示例,概括诗中描绘的景物(至少写出两种)。
示例:浩漫的春水
(2)尾联中“愁看”一词收括了全诗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诗意,探寻诗人“愁”的原因。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杜甫的《春望》中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
(5)当一个人要表达怀才不遇的感受时,可以引用李清照《渔家傲》中的词句: ____,_____。
(6)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形势变化的诗句是: ____, _____。
7、阅读课上,有同学提出“《傅雷家书》是由多篇书信汇编而成的,其中有一些觉得很有意义,读起来也深受启发。可是有些书信,却读不懂,如果花费大量时间读完整本书但却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怎么办呢?”请你结合具体内容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阅读就是读人、读事、读世界。然而由“读”至“懂”,更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毅;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题目按要求补全,文体不限。
(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不少于600字。
(5)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