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
C.斯诺在书中提到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是指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是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全书详细记载了1000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古代常用官职名或任官之地称呼对方。《答谢中书书》中,谢中书,即谢征,因曾任中书舍人,以此称之。
C.《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都必须八句,每句都要押韵,每两句一联,计四联。
3、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辐射 狡辩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浮燥 帷幕 人情事故 出类拔萃
C.燎原 震撼 川流不息 瞬息万变
D.眼眶 喧哗 漫不经心 消声匿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奶奶把我最爱的那条破洞裤给补上了,缝口针脚细密,天衣无缝。
B.制定周密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必须实现的目标。
C.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D.老王苦心孤诣钻研茶叶十五年,从种植到烘焙无一不精,终于成为著名的茶艺专家。
5、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2】将《关雎》中的画线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改写成意境优美的现代诗歌或散文片段。
6、《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础、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面,请你也来参加!
(1)请在下面对联横线处填入一个恰当的选项,将其补充完整。(只填序号即可)
人似秋鸿来有①__,事如春梦了无②__。
A.情 B.信 C.痕 D.声
(2)请从表格中识别并写出一句关于春节的完整七言诗句。
把 | 花 | 后 | 符 |
桃 | 总 | 新 | 梨 |
换 | 清 | 旧 | 落 |
7、名著阅读。
【A】
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
【B】
他在哥老会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他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
【C】
他憎恶富人这一件事情,已经成为传奇。……据说,地主士绅们只要听到他距离他们还有两百里路的消息,即使在南京军队严密保护的地方,也往往争先逃避,因为他的敏捷是大家知道的。
(1)以上语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又名《___________》,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2)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__。
8、(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
⑥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⑦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⑧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⑨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⑩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2】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3】有人认为,文章第六段似乎与写“蒲公英”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
【4】文章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有何妙处”?
【5】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第五段划线句子,联系全文,分析两篇文章在写法和主题上的共同点。
链接材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9、题目一:
人生的航程中会有朵朵“浪花”绽放,这朵浪花可以是一件感人至深的往事,也可以是一件发人深省的小事;可以是一个勇于挑战的强者,也可以是不甘沉沦的“丑小鸭”……
请以“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