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黄蜂、蚊子与苍蝇不是像鸟雀那样,靠气息发出断断续续的啼叫声,而是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出一种不间断的嗡嗡声。解说:这个句子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C. 落花流水 源远流长 东张西望   潜滋暗长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解说:这句诗的主干是“《西游记》是小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霏翠     旷野     褶皱     震耳欲聋

B.穹顶     堕落     诬蔑     格物置知

C.苍劲     浮燥     衰竭     轻歌曼舞

D.妩媚     趋势     悬殊     纷至沓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C.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就永远不能飞到天空。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4、下列有关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

②在神父家的蛋糕面团上抹烟末儿

③瘫痪,双目失明

④患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野望

宋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篇目

季节

事件(填写原句)

“闲”的情感解读

《约客》

初夏

(2)_______

绵绵不绝的雨,此起彼伏的蛙声,友人一直未到。诗人“闲敲棋子”,一个“闲”字体现了诗人此时的悠闲,同时也表达出友人最终未到的寂寞和无奈。

《野望》

(1)_______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晴朗天气下,野外山光水色无限好。诗人“看野水”又在水底处“见青山”。一个“闲”字写出诗人________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词整理。

诗名与作者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_______

《赠从弟(其二)》刘桢

(2)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以风声之“盛”衬托了松枝之“劲”,表达了对松柏刚劲品格的赞美之情。

《春望》

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_____

《雁门太守行》李贺

(4)______________

点出主旨,运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浴血奋战报效朝廷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浣溪沙》晏殊

(5)______________

将繁华易尽的无奈与旧识重来的欣喜等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融于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的景物中。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题目。

(片段一)

当我面对池塘,凝视着它的时候,我可从来都不觉得厌倦。

……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节选自《昆虫记》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

……

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片段一)描绘的是作者 (人名)童年时期看到的一处池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自幼便具有   等品质。

(2)请结合(片段一)分析该书为什么被称为“公认的文学经典”。

(3)《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 (人名)在书中记录了很多“红小鬼”的事迹。比如(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4)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比如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的毛泽东,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悲悯。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简要讲述相关事件。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苏州园林 

叶圣陶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进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给选文划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选文第③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4文中加点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