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冽(lǐng)   蒙(mèi)   哮(páo)   摧枯拉(xiǔ)

B. 红(fēi)   留(zhì)   蓝(zhàn) 眼花乱(liáo)

C. (chèn)   私(shóu) 然(càn)   夕日欲(tuí)

D. 绳(jiāng) 脸(jiá)   胆(qiè)   正危坐(jīn)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B.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

C.课文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

D.课文在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时采用由次要到主要的逻辑顺序进行介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4、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清·康有为)

B.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清·黄遵宪)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

D.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国·屈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尾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 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4) 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完成下面《傅雷家书》的阅读任务单

教子之道

摘录内容

阅读感悟

艺术之道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重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傅雷告诉儿子只是过分关注技巧而没有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就会成为艺术工匠而非艺术家。

________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的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傅雷教导儿子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朋友的真诚很重要,不然别人会觉得你薄情寡义。

生活之道

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的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念不可或缺也罢。

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①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服装外面,是见不到口袋的,这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古代的许多生活用品、用具都比较大,无法装在身上。如作为古代书写工具和材料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就不能装在衣服内的口袋里。

②古人外出远行时,行李及“文房四宝”等一些体积、重量较大的物品,多放在随身携带的行囊中。行囊是一个缝制的长方形口袋,可以斜跨在肩上。古人常以“囊空如洗”“囊中无物”来形容为官清廉或家境贫寒。此外,个人也可将这些物品装入包袱,捆扎后背在肩上。

③除背负行囊、包袱外,在古人服装中,也有口袋。古人穿的服装,有一种交领服,如交领衫、交领袍等。穿着时,交领服的两襟于胸前相交后,需在腰间系带。于是在胸前相交的两个衣襟与束带处的怀中位置,就形成了一个口袋。所谓的“怀揣”,指的就是这个口袋。这个口袋可以盛放一些稍大的物品。“怀揣兔子”,虽然是对忐忑不安心情的比喻,但也说明这个口袋的位置和大小。如果还有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即“细软”,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中。

④古人服装的袖子比较长,一般以垂臂时手不外露为宜,故常称为“长袖”“修袖”等。而且袖子还很宽大,故又称“大袖”“广袖”等。“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后汉书·马廖传》)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袖子的宽大。正是因为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所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动作时往往见不到手,见到的只是袖子的摆动 ,所以古代诗文中便有“拂袖”“挥袖”“奋袖”等描绘。

⑤置于袖子里的口袋,其位置是在肘的上方,即肘后部位。而非一些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拿物品只是伸到袖筒内很浅的位置。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使用的需要。这是考虑到日常手臂的动作对口袋的影响,可以避免因手臂的动作导致袋内的物品滑落。因为诸如戴冠、正冠、插钗等动作,小臂往往要向上抬举。如果将口袋缝制在距袖口很近的小臂处,一旦小臂抬起,口袋中的“细软”就容易掉出来。而缝制在肘后的部位,因大臂在日常生活中高抬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不会出现“细软”掉落的现象。

⑥将口袋缝制在肘后,虽然拿东西也很不方便,但因在口袋里盛装的只能是些细小、轻便的贵重物品,加之袖子比较宽大,手伸到袖内口袋里取物,也还是可以轻易做到的。如:东晋时期的医学家葛洪广泛收集当时民间流传的用于常见病的处方后,编成《肘后备急方》。其书的名称就使用了“肘后”一词,意在表明书是放在肘后的口袋中,是可以随身携带、查阅的,具有应急救助的寓义。由此也说明,古人上衣中的口袋位置是在袖内的肘后。

⑦此外,由于古人的袖子比较宽大,古代的一些微型兵器,也能藏在袖内,故称“袖器”或称“暗器”。如“袖刃”“袖箭”等。这些兵器所藏的位置,则是位于袖内的小臂处,以便拿取或投掷。这与袖内的口袋无关。

⑧正是因为放在口袋内的物品都具有细小、轻便的特点,所以便引申出“袖珍”之名,诸如袖珍词典、袖珍收音机等。冠以“袖珍”之名,就在于表示其小之意。

⑨现在,我们服装中口袋的位置和功能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反映了服装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文/朱筱新,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在古人服装外面,是见不到口袋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与古人的物质生活有直接关系,因为物资比较匮乏,做口袋会耗费更多的布料。

B.古人的生活用品、用具的体积与质量较大,可以装在行囊里,无需装在身上。

C.古人多穿交领服,一般物品可以揣在胸前两个衣襟与束带处形成的内口袋里。

D.首饰等细小轻巧的贵重物品可以放在袖子内的口袋里,所以也无需外露 。

【2】下列关于“古人服装的袖子”的各种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的手一般不外露,所以衣服的袖子比较长,故有“长袖”“修袖”的说法 。

B.古人衣袖内通常会装一些物品,所以袖子比较宽大,故又称“大袖”“广袖”等。

C.“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从这两句诗可见做衣服的袖子是需要很多布料的。

D.古人往往要通过衣袖的摆动来表达各种情感,所以生气时就会“拂袖而去”。

【3】下列对“古人将袖中的口袋缝制到肘后,是很科学的”这一说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影响手臂的抬举等动作。

B.不会使贵重物品掉落出来。

C.便于将物品放入或者拿出。

D.便于藏一些微型兵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一个人或者一本书、一门课程、一次旅行⋯⋯都会像一扇窗,帮你打开一个新世界,让你有很多收获。

请将“ 为我打开一扇窗”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作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