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ǎi) 皱(zhě) 眼(kuānɡ) 销声迹(nì)

B.杂(rōng) 猎(shòu) 横(mán) 目神迷(xuàn)

C.争(sònɡ) 裂(jūn) 徨(páng) 接而至(zhǒng)

D.撺(duo) 落(duò) 绕(yíng) 络不绝(zé)

2、下列加着重号的实词解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沉竞跃(鱼)

B.非不深也(池水)

C.出则无国外患者(匹敌)

D.达于汉(水的南面)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因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②从狭小的冰洞里限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③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④慢慢从乐石堆上走下来

⑤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A.①②⑥⑤③④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⑤③

D.④⑥⑤③②①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临(bīn)  鲜)  记zài  翘首以待(qiào

B.qiè)  雕lóu)  红(yān)   春寒料xiào

C.liè)  题热(chì)   滋暗长(qián

D.畚() 要刻(juān)   恹欲睡(yà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的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烘托了男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_____之情。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句积累与运用

1.是亦不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既表现了自己闲适心境,又表达了其自嘲,自慰心情的句子是:□□□□□□□□□□

3.□□□□,在河之洲。(《诗经》)

4.蒹葭凄凄,□□□□。(《诗经》)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以春花喻冬雪,写出塞外独特雪景的句子是:□□□□□□□□□□□□□□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了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乐此不疲地描写了一副月夜归耕图的诗句是:□□□□□□□□□□

8.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写出了将士征战在外,归家无望,借酒消愁的诗句是:□□□□□□□□□□□□□□

9.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明月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祝福,表现了其乐观情怀的句子是:□□□□□□□□□□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鲁滨逊漂流记》主要是按照“四次出海——孤岛求生——回到英国——重登孤岛”的情节展开的,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离家28年后重新回到英国的故事。(_____

B.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_____

C.鲁滨逊收藏了几束大麦和稻穗,雨季后,他将两种种子全部都种了下去。而且收成很好。(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打碎的体温表

毕淑敏

①小时家中有一枚精致的体温表,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大约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得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自己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夹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②我拧开黑色笔套,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

③我什么也没看到,体温表如同一条宁澈的小溪,鱼呀虾呀一概没有。

④我百般不解,难道我已成了冷血动物?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狼甩几下,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生犹如檐下冰棱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游动……-罪魁是缝纫机板锐利的折角。

⑤怎么办呀?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只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⑥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⑦妈妈回来了。我默不作声。我把那只空钢笔套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希望妈妈主动发现它。我坚持认为被别人察觉错误比自报家门要少些恐怖。

⑧妈妈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给打碎了!”

⑨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

⑩不久,我病了。我像被人塞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寒气。“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

“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

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体温。母亲是严厉的人。在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妈妈的口唇有一种菊花的味道,那时她患很重的贫血,一直在吃中药。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她的每一只眼睛看定我的每一只眼睛,因为距离太近,我看不到她的脸庞全部,只感到一片灼热的苍白。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体温,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

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

【1】本文存在一条感情线索,请把它找出来。

看到体温计,心里_____→打碎体温计,备感________→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顿;潜意识里_____→妈妈用身体为“我”量体温,“我”心中________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品味其深刻的内涵。

(1)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

(2)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在半空。

【3】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请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段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蓄电池理论”,指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因此,学习也应该从一种被动要求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人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磨砺与提升,在学深悟透中走向成长与成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