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D.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处(quē) 素(tuān)  引(zhǔ) 绝(yǎn)

B. 沿(sù)   曦月(xī)   叠(zhàng) 陵(xiāng)

C. 泉(xuān)  飞(sù)   哀(zhuàn) 日(bì)

D. 涿县(zhuō) 无(lüè) 绿(tán)   异(q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但是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B. 有的学生无视学校金科玉律,迷恋网上游戏,实在令人担忧。

C.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D. 张明的动人事迹,经过校电视台的大事渲染,成了校园的热门话题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慨       严竣       石炭纪        矫首昂视

B.褪色       陨石       雪容融        草长莺飞

C.辨论       振撼       光辐射        厚积薄发

D.农谚       点缀       物侯学        风云变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送 友 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B.颔联诗意转为议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将万里游荡,无所归依,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C.尾联写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这离群的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2】请发挥想象,描绘诗中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文段填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______(国家)作家______的小说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你在2021年10月刊的《意读》上看到一篇美文,请与同学共赏。

卖馄饨的夫妻

张子影

30多年前,我在南方某个小城生活。那时上小学,我家附近一条小街道上,紧挨着路口的道边儿有一个馄饨摊子。每天早晨母亲在送我上学的路上,都要带我去那里吃一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煮汤、下馄饨、配料,女人包馄饨。女人的手极快,包好的馄饨在一个小圆盘里一个个站得整齐又精神。滚开的汤里永远有两只滚动的大棒骨和十几只香菇。男人左手用漏勺将馄饨捞进碗里,右手紧接着将一大勺滚烫的汤浇下,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这时候男人就会对女人轻声说: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一声:好哩。便将手在围裙上擦擦,双手将冒着热气的碗捧起,递到客人面前,说:请。

一碗馄饨9只,大小一致,个头均匀,一只只胖乎乎的,在碗里起伏。

男人的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女人的个子更矮,大约只到男人胸口,听说是幼年时患病,之后就再也没有长高。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们的营生。他们的馄饨,永远是那么鲜香,热乎。

馄饨里的肉是新鲜的,煮汤的棒骨是新鲜的,姜丝、西红柿和小葱也是新鲜的。男人因此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去菜场采购,女人留在家里和面、发面、擀皮,等男人回来后,他们一起洗菜、做馅料。大约5点半后,他们的摊子就出现在路边了。

买馄饨的人很多,在小城的这一片地方,这条街以及附近几条街的大人和小孩子们,每天早上宁可多走十几分钟的路,也愿意拐到这里来,吃一碗他们的馄饨,再热乎乎香喷喷地上班或者上学去。

在寒暑假期间,大人上班去了,孩子们没人带,每天都有小孩子围着他们的摊子打闹。男人也不恼,笑嘻嘻地看孩子们玩。半晌午的时候,谁家的孩子捏着大人给的钱来吃馄饨,递上来的钱差了一角五分的,男人也不计较,还是那样配料,煮馄饨,冲汤。鲜香的一碗,9只馄饨一只不少地上下起伏。女人会将碗吹了又吹,待摸着汤碗温热又不烫手了,再端给孩子。

男人对女人永远是和气的,声音很轻地说:阿宝,来。

女人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哩。

大约上午10点半钟的时候,他们收摊,男人挑着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手挂着男人的胳膊,跟着他往回走

他们没有孩子,当然也是因为女人小时生病的缘故。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大学在另一个城市。大一暑假回来,看到他们还在那里,只不过食摊从挑的担子变成了小推车,用透明的玻璃做了小车厢,洁净的玻璃窗内,碗里铺着仔细洗干净的紫菜,新鲜的棒骨,切得整齐的漂亮姜丝、西红柿和小葱碎。馄饨还是那样的馄饨。

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回来,父母到车站接我们。那天下着雪,在火车站我搓着冰冷的手说,真想那对夫妻的热馄饨。母亲说,他们家里出了事,夫妻俩已经很久没有出来了。

出了什么事?

男人在早起去买菜的时候被一辆送菜的小货车撞了,那天下雨,天黑,路很滑。小货车司机当时就把男人送进了医院。司机是个老实的乡下农民,把男人送进医院后,第三天就回乡下,先卖了地里的菜,又卖自家圈里的猪和羊。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后,对小货车司机说,你走吧。

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

伤得厉害吗?我问。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反正以后过马路也只能慢慢走了。

听了这话,我的心挺沉重。

但是那天在路口,我又意外地看见那对夫妻的馄饨摊子。

还是那辆车,小窗玻璃擦得洁净光亮,那馄饨还是鲜香、热乎。男人的声音有点哑,女人的眼睛是肿的。但是她把碗递到我手中的时候,还是浅浅地笑了,轻声地说:请。

我发现他们的头发都白了一些。白发在冷风中飘着。

胖乎乎的9只馄饨在黄的绿的白的紫的红的汤碗里上下起伏。样子、味道,一点都没有变。

上个月,我带着孩子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和父亲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小区。下高铁后,我对孩子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还是那个路口,只是原先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路口添了大广告牌,那个摊车变成了小食铺。母亲说,他们租了这间铺子早上卖馄饨,今天咱们来晚了,他们已经打烊了。

明天早上来吧,我说。

为什么跑这么远来这里,他们的馄饨有什么特别吗?孩子问我。

没有特别,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是那个样子。

正在这时,我看到那个男人走出来,女人也走出来。女人关了灯,男人把一把锁挂在门上,然后挑起担子。女人一手端着盆碗,另一只手挽住男人的胳膊,跟着一拐一拐的男人往回走

男人跛着腿,背更弯了。他们的头发也更白了。我仿佛听见男人说:哎,阿宝,来——

女人笑嘻嘻地说:好哩。

他们就这样手挽着手,一直走进暮色里。

【1】有人说,文章对夫妻做馄饨的过程以及馄饨的特点多次重复,这是本文的败笔,删去更好。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2】有人疑惑:文中两处画线句,同是写两人携手回家,为何第一句用“挂”,第二句用“挽”,请你给他解答。

【3】假如你和小浩对文中这个男人和货车司机的故事很感兴趣,展开了讨论。

你: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个男人和货车司机的故事,可惜讲述不详细。

小浩:作者给了我们自由补白展开想象的机会。例如男人住院住到第三个月,听说小货车司机要让读高中的儿子辍学打工去挣医药费,男人沉默了半天,男人的反应很值得揣摩,我们一起试着将男人此时的反应(神态、动作、心理)更真实描写出来。

你:我来试试。

小浩:文章有意识地留白,也是一种丰富的美,能给我们读者留下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4】有人说:“岁月变迁,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但有些东西在这对夫妻身上却始终没变。”请你说说这对夫妻身上“始终没变”的有哪些?(写出两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面多棱镜,具有多样性。成功的另一面或许是心酸的失败,繁华的另一面或许是文明的衰落。生命亦如此,严厉之人也会有柔软温情的另一面,弱小生命也会有坚毅勇敢的另一面……多一种角度观察世界,观察身边的人,我们常常会有意外的发现。

请以“ 的另一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卷上;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