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 )。
A.蹊跷(qiǎo) B.狼籍(jí)
C.女红(gōng) D.蕴(yùn)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记录,精心收藏。
3、对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色交辉(辉映) 晓雾将歇(散尽) 夕日欲颓(坠落)
B. 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尤清冽(寒冷,文中指清凉)往来翕忽(轻快敏捷)
C. 俶尔远逝(飞快地) 沉鳞竞跃(鱼) 月色入户(文中指窗户)
D. 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猿鸟乱鸣(此起彼伏,文中指热闹)古来共谈(共同)
4、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战争没什么好写,因为战争是丑的,是破坏的。假如社会上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材料,不知为何单单把战争排除在外;假如文艺含有奖善惩恶的目的,那么,_______,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A.写战争就是善与恶的交锋 B.战争正是善与恶的交锋
C.战争正是善与恶交锋的材料 D.写战争用的就是善与恶交锋的材料
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渔家傲”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
B."路长日暮"用来比喻人生少年,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C.词末三句话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风飞向九万里的高空。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艘蓬草一样轻的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神山。
D.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人所用,加之长期漂泊,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6、课内古诗文默写。
(1)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城阙兮。(《子衿》)
(5)《关雎》中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在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已退学去做工。少年时救地下党人__________(填人名)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保尔经受了种种考验。修筑铁路时,秋雨、泥泞,是来自自然的挑战;恶劣的生活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如________________),则是来自社会的考验。最后,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一条流不尽的河
①家乡有一条属于我的小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没有名字,少有人关注,唯有我时常陪伴它静悄悄地流动。这河其实是碗口粗的一眼山泉,源头是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探险发现的。也许是它太不起眼吧,虽然一年四季从不断流,但几乎没有人留意过它。
②那河水在极浅极浅的小沟里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的声响,像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的玄妙的风笛声。你得倾耳聆听,否则风声、鸟鸣声或是你的呼吸声都会将它湮没。只要你全神贯注,那乐音就会穿过你的耳朵钻进你的心窝。甚至有时夜里,还偷偷地跑入你的梦里呢。
③我虽然发现了它的源头,却不知道它流向哪里。追问大人,他们大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不置可否地走开。由于我的锲而不舍,终于有人随口告诉我,它流到了嘉陵江,然后又汇入长江。从此,喜爱之余,我对它竟多了一份敬意(这份敬意大多来源于电视里或是图画中的长江那无与伦比的磅礴的气势)。这清澈、明净的小泉竟和我崇敬的长江有着神秘的联系!那时我兴奋了好几天,得意地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几乎发布给我所能认识的人。
④于是,我常常伫立在它身旁,看它匆匆地欢快地前进。我想前方一定有什么在召唤它,就像母亲呼唤我一样。要不它为什么会穿过那块大石的底下,绕过那个小山包,永不停歇地向前?有时我会挖个小潭或是筑个小坝,想留住它。可它绝不眷念,它会在小潭里打几个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或是毫不犹豫地翻过小坝继续前行。看着它流走的方向,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挡它流向大河!就像我玩累了要回家,大河应该是它的家吧。
⑤不过,什么叫回家,我在读大学后才真正有所体会。
⑥那时,我最怕放寒假,回一趟家就似打一场恶仗。一节六七十个座位的车厢里往往塞进来两三百人,坐过这种车的人对“身无立锥之地”有着切身体会。车里大多是学生和返乡的民工,买不到座票的又以民工居多,他们大多衣着马虎,言谈粗俗,有些人的身上脸上还残留着污渍或是建筑工地上的灰尘。像我这样读过几天书的人那时是极瞧不起他们的,甚至暗地埋怨他们——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和我们打挤,令我们不能舒舒服服地回趟家!回到家向家人抱怨,母亲只是淡淡地说:“这就是回家,你现在还体会不到。”
⑦大学的第二个寒假,火车上仍然那样拥挤。提前两周买到座票的我安坐在靠窗的位置上,冷眼看着拥挤在过道上的民工,为自己感到幸运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可悲,那时我仍认为他们不必为回趟家而忍受这样的折磨。由于中途有人上下,过道上的人也就跟着向前流动,刚才还在你面前的人过不了多久就被挤到较远的地方了,整个过道就像一条流动的河。
⑧不久,一对带着一个四五岁小女孩的年轻夫妇吸引了我的目光。男人穿着印着“##摩托”字样的制服,制服上有几块显眼的油渍,女人穿着简朴而整洁,小女孩被打扮得很惹人喜爱。这一小家子被推挤到我眼前的时候,我看到了令人惊异的画面: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
⑨不一会儿,男人挎在胸前的小背包里的手机响了,夫妻俩把身子尽力向下蹲了蹲,妈妈柔声地对小女孩说:“宝宝,接电话,可能是爷爷来电话了。”小女孩懂事地踮起脚尖很费力地拉开小背包上的拉链,抓出一个旧款手机。那铃声是最普通的座机铃声,却仿佛响彻整个车厢,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喂……爷爷吗……嗯……我们在火车上……快回来了……爸爸妈妈给你和奶奶买了好多好吃的……”那甜美的童音和灿烂的笑容深深地感动了我,令我的双眼模糊起来。那画面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难忘啊!当我反应过来想给他们让座的时候,他们已被挤到远处。看着过道上还在涌动的人流,我竟想起了我的那条小河,一股敬意从心底翻涌上来——家是什么?是父母,是妻儿,是爱啊!回家既是亲人的团聚,亦是一种不渝的信仰!我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我第一次体会到回家竟是这样的令人震撼!
⑩又临近春节,前几日路过火车站,眼前的场景还是那样熟悉。各种各样的人挤满了车站,他们有的背着包拎着袋,有的扶着老牵着小。他们的脸上大多没有我当年的焦虑和不安,眼里满是淡定和从容。有人说过,春节回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风俗习惯,是历史悠久的人文传统。是的,千百年前,春节将至的时候,驿道上古道边不也是挤满归家的谪人和游子么?我的眼前再次浮现我的那条小河,那奔驰的火车、汽车和涌动的人流不就是一条条流不尽的河吗?家的召唤就是大河的召唤啊!
⑪回家是一条流不尽的河,从亘古流向永远!
【1】在火车上,我的思想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摘取选文中的词语补充填空。
可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各背着一个大包的夫妻俩满头大汗地相对而立,互相把手搭在对方的肩上,身子努力地微躬着,小女孩紧抱着父亲的腿站在两人中间,身下的空间虽然很小,但小女孩竟能安然无恙地避开拥挤的人流。(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3】⑥⑦两段中,作者一再强调火车上的拥挤,这样写有何作用?
【4】除了“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之外,文章标题“一条流不尽的河”还有哪些含义?请简要说出你的理解。
【5】中国人有着重家爱家的传统,这种传统有时体现在过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行为上。你怎么看待许多中国人过节时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团聚的行为?请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平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每逢节假日,长辈们都会召集家族成员聚会。一平对此并不感兴趣,常借故不参加。相较于家族聚会,他更喜欢和同学朋友在一起。爸爸很不高兴,认为亲戚就是要常走动才会亲,而一平却觉得和同辈人能聊的话题更多。
对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进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