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颓唐  枢纽  防御  自出新裁

B.飓风  赋闲  禁固  妙手偶得

C.燥热  遏制  雕镂  正襟危坐

D.濒临  倦带  盎然  广袤无垠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青年时以师礼对待庞德公,为后人津津乐道

B.当云南彝良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D.围着操场跑了五圈,她已经筋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校运会的长跑比赛中,他虽已累得筋疲力尽,但还是坚持跑到了终点。

B.这部小说凝聚了作者毕生心血,构思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C.近来,总会有些不愿向任何人提起的思念与牵挂,在他心底的隐秘处潜滋暗长

D.元宵节,看庙会、赏花灯的人们,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将青羊宫各个角落几近塞满。

4、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B.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永州后,写下了倍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C.贺敬之的《安塞腰鼓》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登勃朗峰》。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黑云”和“金鳞”写出战前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B.颔联中“角声满天”“燕脂”“夜紫”表现了边塞独特奇异的美景。

C.颈联中“半卷”“声不起”写战士们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D.尾联中典故“黄金台”“玉龙”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王绩《野望》)

(2)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此中有真意,____。(陶渊明《饮酒》)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6)欧阳修《采桑子》中“_______________”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1)以上面文段为例,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描写昆虫?

(2)巴金评价《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请结合以上文段内容,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在虫性中体现人性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养老/郑宪

①那天,母亲说:“我们去养老医院。”

②有没有听错?94岁的母亲,为自己,为92岁的父亲,也为忙碌辛苦的我们,提出此愿望。因帕金森病导致行走艰困,生物钟日夜颠倒的父亲初听去养老医院,有点被惊到,心惴惴,但之后对母亲说:“你去,我去”。

③终是去了。入门不适的是父亲,知识分子的他觉着突然失去了“自由”。因怕摔倒,护理阿姨会阻止他随意走动;床边有高高的护栏,他视如手铐脚镣,忍不住对其踢打……此时,我们四个子女是伤感的,自责的:将父母送来此地,错了?母亲说:“没错的。决定到这里的,是我们自己。适应需要时间。”她只是要我们子女有空就常来看一下父亲。

④我们常去探望。那天,我带父亲到他们隔壁房间,见到一位背很佝偻的84岁老太。一问,她乃是病人家属。每天家里、医院来回,风雨无阻,服侍精神失常病痛住院的88岁丈夫。之后,父亲抱怨减少了。再一日,我给他们吃在家里煮好带去的鱼香肉丝面。父亲说好吃,母亲也说好吃。他们吃我煮的面,我吃他们在养老医院食堂烧的赤豆粥,炖蛋,冬瓜。吃完,父亲竟来了精神,甩开我搀扶的手,自己走了几步。母亲说你一个人不能,摔了不好。父亲说:“我看见你倒着走路了,这年龄,不能的。”那天他们俩说了许久的话。

⑤其实入院前,给父母检查,母亲可以不住院。母亲说:“他脾气大,胆小。我不在他身边不可能。”一次,父亲又闹情绪,吵回家,母亲平静地轻拍父亲脸上几根银白的胡子:“你回家,我就一个人住这里。这是我现在和以后的家。”父亲木然,低头,无语。

⑥一日,护理阿姨不在,我给父亲擦洗,发现在稀落的毛发下,他后颈上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父亲92岁,我才第一次看到这个隐藏的胎记。父亲说:“儿子,你是第一次帮我擦洗。”我内心猛一惊

⑦意外和不幸,有时就在一切看似睛朗的日子里突降倾盆暴雨。

⑧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父亲在养老医院一次没跌倒,生物钟的日夜颠倒也大为改观。“一片大好形势”下,那天清晨却传来了消息:母亲在病房内意外摔倒,股骨骨折了。家人一起急速赶往医院。见到痛苦又好像做了错事一脸歉疚的母亲,她只说大意了,两只手握着东西,没支撑,转身一滑,倒地了。和护理阿姨无关,更和护士医生无关,就是她一个人的错。护理阿姨和护士医生在一边都红了眼眶

⑨母亲骨折后的两天,要去专业医院动大手术,换一个髋关节,还要全身麻醉。所有人都极度担心,但94岁的母亲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医生最初觉得保守治疗好,母亲闻之轻轻点头。后来又推翻:唯有手术,才有康复可能。母亲闻之再次轻轻点头,但要求我们对父亲“封锁消息”。医生术前说了句:“这老太太即便100岁,我也敢为她主刀。”

⑩过了五天,母亲就急着回养老医院的家。开刀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忘记了独自一人在养老医院的父亲,而护理人员说,父亲那几天的“表现”出乎意料地好,不来气,安静,饮食佳,配合度高。

⑪父亲和母亲“劫后团聚”,父亲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平时他的手因病会不停抖动,但那天不抖,整个一只左手,稳稳地握住母亲的左手无名指。这时,母亲从被子里伸出右手,很自然地罩握着父亲的左手。

⑫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推着轮椅,和父亲来到养老医院的花园。父亲说:“阳光好,桂花香。”又说,他其实早就清楚母亲动了大手术……

⑬哦,这桂花的醇香!

(选自2018年11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说说朗读第⑤段画线句子时应采用怎样的语气,并简述理由。

2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末句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父亲对母亲说的“你去,我去”的意思是“如果你去,我就去”。

B.第⑧段的画线句从正面表现了母亲镇定坚强、自担风险责任的可敬品格,令人感动。

C.第⑨段中母亲那两次“轻轻点头”,都是想“坚决地要换回一个健康的自己”。

D.第⑪段的“很自然地罩握着”表明一直以来都是母亲惦记、照看、主动爱护着父亲。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阳光,词典上有三个义项:①日光;②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③(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由此可见阳光不仅指自然界的日光,更指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我们需要阳光,我们身边也从来不缺少阳光。

请以“你就是一片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或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