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画家所作的《槐荫消夏图》,它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树荫下_______的消夏情景。庭院中的一株槐树,浓荫下,一人仰卧在凉榻上闭目养神,高高翘起的赤足更显其超然洒脱、悠闲惬意。床头立着一面屏风,上面绘有雪景寒林图,让人顿有凉爽之感。在旁边的几案上,放着书卷、茶具等物件。这幅作品人物刻画细致,设色古雅,行笔_______,气韵_______,流露出一种沉静、安逸的韵味。

A.兴致盎然 飘逸柔美 生动优雅

B.怡然自得 飘逸柔美 生动优雅

C.怡然自得 清新优雅 飘逸柔美

D.兴致盎然 清新优雅 飘逸柔美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然(piān)       (jìn)       (dǔ)       大悟(chè)

B.推(sǎng)       裂(guī)       (miè)     神迷(xuàn)

C.旋(wò)        诚(qián)     (lì)        安营扎(zhài)

D.驰(chěng)     (yì)        动(rú)       级而上(shí)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提跋 目眩神迷 严峻 穿流不息

B.漂移 轻歌曼舞 挚爱   以身作则

C.屏障 不修边副 浩瀚 消声匿迹

D.欺侮 不知所错 褪尽 风云变换

4、下列有关《昆虫记》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毫不客气、抢劫时决不退缩的求食者是蝉,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蚂蚊。

B.蝉经过五六个星期漫长的欢唱之后,耗尽生命,从大树高处跌落下来。

C.象态橡栗象的嘴上叼着一个长烟斗。这烟斗细如马鬃,棕红色,几乎笔直,其长无比。

D.金步甲无愧于它那园丁的称号,是毛虫的天敌。它是菜园和花坛的警惕的田野卫士。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

浣溪沙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公元1078年,徐州春早,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此为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所作。②缫车:缫丝所用的器具。③牛衣:蓑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词都以“浣溪沙”为词牌名,【甲】词委婉含蓄,蕴含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感,【乙】词清新质朴,蕴含体恤民情的悠闲之意。

B.【甲】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语言字字珠玑,意蕴深广,描摹了暮春的景象,于景物描写之中给人以哲理性启迪。

C.【乙】词是被贬谪失意之作,抒写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但主要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惆怅之情。

D.两词都写到了“酒”后的感慨,【甲】词将自然景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乙】词以听觉为主要描绘对象,将农家生活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文言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3)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独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怜的朋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八(1)班正在举行名著《傅雷家书》读书交流会,同学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根据名著《傅雷家书》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下面是同学们对《傅雷家书》的发言,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从《傅雷家书》中,读到一位望子成龙的父亲,傅雷那么严厉,却又不乏爱心。

B.读了《傅雷家书》,我也要像傅聪那样,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C.我是把这本书当作艺术修养读物来读的,其中谈美术、音乐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D.我喜欢傅雷先生的语言,他创造性地使用北京市民的口语,让人感觉新鲜、活泼。

(2)同学们拟把交流心得写成读后感,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为《傅雷家书》读后感拟一个标题。

示例:旧事重提,韵味醇厚——读《朝花夕拾》有感

(3)我们学习了《关雎》《蒹葭》等诗歌,引发了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情感问题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做了怎样的指导?除了情感问题,还对哪些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指引?请结合名著的相关内容,做简要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密大脑中的“文字匣子”

①阅读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认知活动。人们在阅读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②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大脑区域专门用于分析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这部分大脑区域被称为视觉原统。大脑还有一个语言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同时用语言进行交流。当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视觉系统中有一个区域能够把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连接到一起,研究者们把该区域称为“视觉词形加工区”。俗称“文字匣子”。“文字匣子”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草莓。该区域主要功能是将阅读时眼睛所着到的文字形状信息转化为有具体含义的信息,告诉我们所阅读的文字具体长什么样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字匣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③这个对学习阅读这么重要的“文字匣子”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在学习阅读后才形成的呢?首先,请你“穿越”到学会阅读之前的时光,那时你大脑中的物体皮层已经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物体了,然而对识别文字还是不够精确,比如文字“干”,把它倒过来就变成了文字“士”,而物体皮层只会把它们当成是相同的形状。因此,阅读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大脑区域来加工文字。当人们一开始学习阅读时,大脑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出“文字匣子”。随着人类阅读内容不断增加;“文字匣子”也开始了进化历程,逐渐学习识别各种组成文字的规则,比如“树”这个字由“木”和“对”这两个字组成,但是“木”一定要在左侧,“对”一定要在右侧,当我们遇到“木”在右“对”在左的情况,“文字匣子”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字。当然,“文字匣子”也可以辨认出“干”和“士”是不同的两个字了。

④这个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样,那么不同语言的阅读者在进行阅读时的大脑活动是否有差异呢?目前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文字匣子”只有当人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所以,母语为英语的人阅读英语和母语为汉语的人阅读汉语时所激活的区域是一样的。但如果两者对换阅读材料,其“文字匣子”便很难被激活。而那些天生的盲人,在后天通过触摸学习阅读,也会产生和正常视力的人一样的“文字匣子”。

⑤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发生改变。其中,大脑中的“文字匣子”这一区域就是通过我们不断学习阅读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变成一个专门用于精确加工文字的大脑区域。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大脑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那么,大量练习一定是塑造超级“文字匣子”的致胜法宝。

(选自《百科知识》2018.061作者马晓莉,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字匣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字匣子”是视觉系统中“视觉词形加工区”的俗称,能告诉我们阅读的文字具体是什么形状。

B.“文字匣子”是人们在学习阅读前先天形成的,并且能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增加而开始发展进化。

C.“文字匣子”只有当人们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不同语言都如此。

D.“文字匣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能够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大量训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将阅读的脑科学研究比作解密“文字匣子”,语言生动形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②段加点的词语“主要”准确说明“文字匣子”除了转换文字形状信息以外还有其它功能。

C.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文字匣子”比“物体皮层”的功能更精确。

D.文章按照总分顺序,从结构功能、形成发展、语言差异几方面介绍“文字匣子”,层次清晰分明。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深入研究了阅读这种人类独有的认知活动,揭开了大脑里的奥秘。

B.当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需要协同运作,是“文字匣子”将它们连接到一起。

C.人们的“物体皮层”能精确识到出文字的各种不同形状,只要文字的形状相同,意义也相同。

D.天生的盲人只要通过触摸学习阅读,熟悉盲文,也能够产生和正常视力的人一样的“文字匣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下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请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呢!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思想健康;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