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班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了观众的掌声。

B.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他在公众场合便荡然无存了。

C.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发生了多少英勇抗敌的故事,产生了多少无私无畏的抗日无名英雄。

D. 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2、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A.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在中国西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这是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

C.《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D.宋江和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108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闽南风情。

C.《诗经》是“五经”之一,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D.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中“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A.《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

B.“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表现出诗人少年时不谙世事的任性倔强。

C.“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抒发了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豁达。

D.该词是诗人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时所著,“少年”与“而今”对比,突出了诗人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点明故事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帝来到三军驻地遇到的情形不同,霸上及棘门军:_________________。细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皇帝“使人称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B.《关雎》《蒹葭》都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共有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D.《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2)名著填空。

①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根据下面描述选择恰当的人物。

*他是保尔少年时代的好朋友,积极参加革命。战斗中不幸被流弹打中,英勇牺牲。______

*他原是一名水兵,地下工作者,对保尔革命意识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_______

*她是林务官的女儿,外形靓丽,给少年时代的保尔带来许多温暖,后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分手。______ 

A朱赫来 B阿尔焦姆  C谢廖沙   D冬妮娅   E达雅

②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1)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2)_______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⑯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如果得到一个可以变身的机会,你想变身成为历史上或者经典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会出现在哪个地方?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