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婆娑 俯瞰 重峦叠嶂 为富不仁
B.赋闲 轩榭 摩肩接踝 巧妙绝伦
C.踌躇 斟酌 旁逸斜出 试目以待
D.篱笆 辟邪 潜滋暗长 自出新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准随地吐痰!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前句是祈使句;后句是感叹句。)
B.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句话没有语病。)
C.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上述重要指示振聋发聩。(本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D.蝉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蝉喜欢干燥、阳光多。)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万籁俱寂的夜晚,留守儿童李明不禁想起了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
B.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C. 曾经的《亮剑》,当下的《人民的名义》,在弘扬正能量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在同桌的循循善诱下,小明渐渐迷上了电脑游戏,到现在已难于自拔。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B.阅读文章,切不可断章取义,只注重一句一段的局部,割裂其与全文的联系。
C.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D.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一的不二法门。
5、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七言律诗,题目《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调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B.颔联中的“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斜晖掩映下,紫色更浓,塞上泥土犹如胭脂。
C.尾联中的“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这里引用典故是表现将士们厌恶战争,渴望回到朝廷效力。
D.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字的妙处。
6、课文默写
(1)淮南秋雨夜, 。
(2) ,相伴过年华。
(3)转觉鸬鹚毛色下, 。
(4)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5) ,归思方悠哉。
(6) ,怅望青田云水遥。
(7)但是它 ,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7、名著导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
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①文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 朝的 (人名)。
②请为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
③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2)《红星照耀中国》是 (国家)记者 (人名)1936年深入革命根据地,根据采访和考察,切实地反映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当时为了方便出版,曾易名为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人类的信息交流离不开语言。那么,动物有没有“语言”呢?常言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所谓动物的“语言”,一般是指同一种动物之间为了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传递信息的动作、气味和声音。
(2)动物的动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例如,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把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像摇动着白色的“信号”,在绿色丛林地带非常显眼,可以告诉自己的同类:跟我来,快逃跑。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把蜜源的距离和方向告诉自己的同伴。
(3)气味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昆虫体表的腺体能分泌信息激素,这是一类挥发性的有独特气味的化学物质。在昆虫释放的信息激素中,最普遍、最灵敏、最专一的,是吸引异性的“性引诱素”。例如,一种雌蛾在交配产卵前,能分泌只有0.1微克的“性引诱素”,但雄蛾依靠头部的触觉,甚至在1公里外都能收到这种信号,几乎只要一个气味分子作用于雄蛾的触角,就足以引诱雄蛾与雌蛾“约会”。蚁、蜂、蚜虫等受到伤害或惊扰时,会放出一种“警戒素”,以告诉同类赶快逃避或奋起自卫。
(4)高等脊椎动物也有气味“语言”。例如,人们在小狗身上抹上母猪的尿液,母猪凭着这种体味信号,会把小狗当作自己的孩子进行哺乳。雄羚羊求偶时,也要靠嗅觉来识别雌羚羊。
(5)当然,动物的声音更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根据动物学家研究,猪有23种声音信号,狐狸有36种声音信号,而阿拉伯狒狒发出的声音信号竟然不少于40种。在模拟声音能力方面,一种叫库科尼亚的鹦鹉会“说”上百个单词和几十句话。
【1】动物的“语言”除了有“报警”、“避敌”等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各用两个字回答。
【2】文中画线句举出的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
【3】下列哪些现象是通过动物的“语言”起作用的?哪些不是?逐一简述理由。
①夜晚,在旷野上点一盏灯或燃烧一堆篝火,会引来无数的昆虫。
②蜜蜂只有在受到侵害时才会蜇人;而人只要挨了一只蜜蜂的蜇,便很快会遭到群蜂的围攻。
③《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将一条灌了蛇毒的鲨鱼砍死后扔入海中,不一会儿,海面上便漂满了中毒而死的鲨鱼。
【4】用“||”给文章分段,文章的结构方式是:
① ② ③ ④ ⑤
【5】文章的第2段能不能放到第4段的后面?为什么?
【6】请你利用动物间的“语言”,设计一个不用农药而能消灭害虫的有效方法。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抹夕阳,一湾溪流,一片云彩,一块绿地,一方静土……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一个微笑,一次搀扶,一声问候,一曲歌声,一幅身影……也是一道让人回眸的风景;其实,你的生命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也许,你眼中的风景还会更多更美……
请以“我眼中的那一道 的风景”为题作文。(先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