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B.山东时风“爬坡王”打造了电子打火新模式,很受农民欢迎,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C.校长在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上的讲话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大家听了深受启发,不由的随声附和地鼓掌响应。
D.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们妙手回春,治愈了众多患者,让他们重获健康。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④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⑤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⑤④③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②⑤③
D.⑤④①③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五一期间,慕名到趵突泉打卡的游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上最大的碧玺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炮群分崩离析,三十门大炮中,十门大炮已无法使用。
D.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4、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季的节气按照顺序是立秋、处暑、寒露、 秋分、白露、霜降。
B.《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是闻一多,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代表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
C.《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子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鼻祖。
D.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等活动来欢度这一传统佳节。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首联的①“_______________”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的景象,使诗歌意境开阔,②“_____________”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2】人们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古代送别诗凄凉伤感的风格,你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来?请举出一例作简要分析。
6、古诗文填空。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2)王绩在《野望》中说:“ , 。”意思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3)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望着洞庭湖“ , ”声势浩大的景象,不由得随心吟出“ , ”,道尽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他人援引的心情。
(4)读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提醒交友之道——与有学问的人交往有助进步。
(5)吟诵《长歌行》,“ , ”提醒着我们,年少不努力,生命的丰盈就无从生长,那么除了悲伤你一无所有。
(6)杜甫《春望》中说“ , ”,告诉我们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有宽阔的视野。
(7)人在旅途,情入心来。一是乡愁的牵扯, 崔颢在《黄鹤楼》说“ , ”;二是友情的执着,李白在《送友人》中说“ , ” ;三是亲情的绵长,杜甫在《春望》中说“ , ”。
7、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的人物分别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2)请你任选其中一位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8、(三)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1)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2)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3)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点像碱性肥皂味。
(4)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5)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有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l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霉素。
(6)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l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年~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7)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8)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9)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10)当然,美食不止跟味觉、嗅觉基因有关,它还蕴含着感情与历史。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之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摘自《人民日报》)
【1】第(3)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改变了原意?( )
A. 饮食喜好不只(不仅)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B. 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点(略微)像碱性肥皂味。
C. 他们还推测(预测)出5000年~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
D. 因此,挑食或许(可能)只是基因不同。
【3】鲁迅小说《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有同学看完本文后,认为《社戏》中的“我”觉得那夜豆最好吃,完全取决于“我”的味觉和嗅觉基因。请你根据本文的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9、请以“伴着 出发”为题(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