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粗犷(kuǎng) 踊跃(yuè) 嘉肴(yáo) 相辅相成(fǔ)
B. 陨石(yǔn) 地壳(ké) 飞溅(jiàn) 出类拔萃(cuì)
C. 子衿(jīn) 窈窕(yǎo) 山麓(lù) 落英缤纷(bīn)
D. 指摘(zhē) 挚爱(zhì) 职分(fèn) 强词夺理(qi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B.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量逼近大约300亿。
C.《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D.随着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日益广泛,让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路越走越宽,早已超越了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和汉语教材的“老三样”。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塾(shú) 教晦 正襟危坐(jīng) 摧枯拉朽
B.诘责(jí) 燥热 殚精竭虑(dān) 摒息敛声
C.悄然(qiǎo) 滞留 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
D.翘首(qiào) 溃退 油光可鉴(jiàn) 入目三分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个“立”字,从字源学上来讲,就是人活在天地之间而已,只不过最上面的“一点”告诉我们,活着要有一些光亮,一些智慧而已。
②不“立”也没关系,因为这些“立”与“不立”都是别人眼里的,而你的世界理论上真的与他人无关。
③只要自己懂得生活,过一种自得其乐、有滋有味的生活,就是所谓的“立”了。
④人们常说“三十而立”我想说的是,四十而立就不错了,三十能立更好。
⑤恰恰,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常常也就差这么“一点儿”。
A.①④②③⑤ B.④②①⑤③ C.④②③①⑤ D.①④⑤③②
5、阅读古诗,完成古诗赏析选择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C.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特殊,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惨烈。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春望》)
(3)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4)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
7、阅读下面的片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您读读《牛虻》, 就明白了。”
【1】这段文字选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人名)写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文中“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人名),另一个指的是塔季亚娜。
【2】一部闪耀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保尔面对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请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简要说说“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礼 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9、在红岭四十年校庆典礼结束后,一位退休教师应邀为红岭学子留言鼓励,他引用了冰心的一首小诗赠送给红岭学子: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这首小诗触发你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请根据这首小诗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①自拟标题,明确文体;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校区或真实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