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句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棉。

C.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D.到二十二日下午,我已歼灭及击馈一切抵抗之敌,占领镇江、江阴等广大地区。

2、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章同学模仿的“章鱼哥”真是   ,让大家赞不绝口。

②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   ,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A. 惟妙惟肖  别有用心   B. 栩栩如生  别有用心

C. 惟妙惟肖  别具匠心   D. 栩栩如生  别具匠心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吴越古道,处处佳景。②或古树参天,或落英缤纷,或瀑布飞挂,或石桥横卧。③蓊蓊郁郁的古道是那么长,长得看不到尽头;斑斑驳驳的古道是那么深,深得听不见外界的声音。④既有大自然随处可见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千百年来的巧夺天工。⑤一束极细的阳光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似乎也在驻足凝思。⑥荒凉,有时呈现另类美丽;静默,或许倾诉别样情怀。⑦我们仿佛在穿越古今,忽然一声清脆的鸟鸣,让我们收住思绪,又迈步前行。

A. 选段第②句,运用“或……”的排比句式,表现了吴越古道佳景多而美的特点,增强了语势。

B. 选段第⑤句,将“阳光”人格化,写出了吴越古道的厚重历史,极易引起观景者的千古幽思。

C. 选段第⑥句,用对偶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吴越古道的“荒凉”与“静默”之美的独特感受。

D. 选段第⑦句,作者以“穿越古今”来比喻千年古道中的无限幽思,鸟鸣声把作者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青翠的竹林,都在江水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_____,就连我自己也融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洒下落日的余晖

B.湍急的河水推挤着船舷

C.整个世界五彩斑斓

D.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最绕不开杭州之美的诗人,当推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作者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借农作物表现对湖区人民的关怀。请结合诗歌颈联进行分析。

2本诗写于白居易离任杭州的那年春天,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1)金沙水拍云崖暖,  

(2)     ,恨别鸟惊心。

(3)     ,家书抵万金。

(4)商女不知亡国恨,

(5)     ,铁马冰河入梦来。

(6)《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    

(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似与游者相乐。

(8)王笑曰:   ,寡人反取病焉。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任意列举《昆虫记》中所描写的两种昆虫并简介其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爱像棉花盛开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就像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加线句子。

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4】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终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请以“亲切的怀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要具体,情感要真实。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