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ài) 发(bān) 锐不可(dǎng)

B. 然(qiǎo)   首(qiào)   屏息声(liǎn)

C. (jūn) (pāo) 痛疾(wù)

D. 农(diàn)   责(jié) 无消息(yǎo)

 

2、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通过人物言行等重要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可适当想象和虚构。

B.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C.小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求助于小龙,小龙说:“你放心,我一定鼎力相助!”

D.今年是农历己亥猪年,今年出生的孩子被称为“猪宝宝”。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郦道元)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C.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什么时候夜里没有月亮?什么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是缺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D.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吴均)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       野蛮       伽锁       相辅相成

B.目睹       赋予       岐途       无所畏惧

C.萦绕       严峻       厚待       自园其说

D.湛蓝       挚爱       秩序       分崩离析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杜甫的诗见证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经过,因此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国家动荡、_______等相同的社会现实。

【2】明末王嗣奭(shì)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不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请简要评析“寒”字的妙处。

【3】阅读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1)《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

(2)《野望》中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3)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4)《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是_______ ,_______

(5)亭亭山上松,_______。《赠从弟》

(6)《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你写一段话,对《傅雷家书》进行推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哦,高老头

①高老头是我初中时的政治老师。刚踏进初中的大门,上的第一堂课便是政治。我 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翘首以待即将揭开神秘面紗的政治老师。谁承想,铃声刚过,一个年近花甲、头发斑白、身材高大的老头一堵墙似的立在了教室门口。

②高老头喜欢给我们讲大道理,更喜欢让我们背政治题。一次他在课堂上抽检背诵情况,好几个同学都背不出来,他顿时火冒三丈。其时,坐在窗户边的我正在入神地看着窗外的一头牛。高老头见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站起来背一 下。”他大概料定我不会背,本想拿我开刀,杀鸡儆猴。谁知我一站起来,一口气将他布置的题目都背了出来。高老头转怒为喜,慷慨激昂地夸了我一通,要大家向我学习。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吧,高老头认定我孺子可教,对我特别关心起来。

③那时候我住校,家里穷,不能像一些同学那样花钱到食堂里打菜。每周日下午背着米袋和一罐腌菜返校,就是一周的口粮。高老头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不知怎么了解到我的情况。有一回,我背着米和菜返校时,被高老头叫住,他翻开我的布袋看了看我带的菜罐没有任何作料的芋头丝。他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④这以后,高老头经常吩咐我放学后到他办公室去,有时是整理作业,有时是帮着批改试卷。我心里惦记着该吃饭了,又不敢违逆老师的旨意,只好老老实实地做事。等我做得差不多了,高老头像变戏法似的端进来一大钵饭菜,全是我平时难得吃到的肉、蛋和豆腐之类。“瞧瞧你这瘦瘦的样子,快吃,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才好。”我想推脱高老头瞪圆了眼睛,不容我分辩:“都打好了,给我吃掉!”我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高老头便回归了慈和的样子,眯缝着眼睛怜爱地看着我,就像看着自己家的小孙女。

⑤初三那年,我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养蚕。从村里的小伙伴那里要到了一些蚕卵,看着它们孵化成小蚕,便精心地侍弄起来。在农村中学,每年中考前气氛都是极度紧张的,老师们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塞满我们的脑瓜子。我成绩尚好,被老师们寄予厚望。可惜我心智幼稚,意识不到决定命运的时候就要来了,还像往常一样没有一点紧迫感。 下了课,我就从抽屉里搬出我的蚕宝宝,忘我地摆弄着,有时上课也免不了要偷看几眼。 高老头知道我养了蚕,他看过我摆弄纸盒子,还开玩笑说要我卖给他,一元一条:当时我 红着脸一言不发,生怕他把我的蚕没收了,幸亏他很快走开了。随之而来的月考.我的成绩可想而知地下滑了,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大凡中考必考科目的老师都轮番来教训我。

⑥这时,正好有一位同学央求我把蚕卖给他。他说他妹妹想养蚕都快想夜了,到处都找不到,要我行行好。一开始我不肯,他求了三次,我终于答应了,并千叮咛万嘱咐地 要他转告其妹妹好好养着。那以后,我隔三岔五就问他蚕怎么样了,他总是说养得好好 的,一条都没死,我便放心了。没有了蚕,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我学习底子好,成绩节节攀升。高老头每次给我发试卷的时候,都笑 眯眯的,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⑦那年暑假,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父亲很高兴,专门请来厨师在家 里办了几桌谢师宴。那天中午,夏季的烈日也收敛了炽热,变得无比温柔,我家门前的几 棵冬青树摇曳着,送来凉爽的清风。高老头也来了,他喝得满面通红:临别时,高老头把我叫到他身边,摊开手掌,亮出十多个银光闪闪的蚕茧。蚕———买蚕的同学——茧……我一下子全都明白了。

⑧哦,高老头!我真想扑到他怀里大哭一场,可是却没有勇气。那十几个蚕茧,在夏日里泛着锃亮的光芒,直到今天,仍没有消散。

(作者:钟秀华。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头与“我”之间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进行概括,在下列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政治课上,“我”专注地看窗外的牛时,被高老头提问背书,“我”顺利背出后,得到高 老头的夸奖,并引起他的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养蚕后成绩下滑,高老了让“我”安心复习,请一个同学出面把蚕买走,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第⑦⑧段的妙处。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高老头便回到了慈和的样子,眯缝着眼睛怜爱地看着我,就像看着自己家的小孙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那天中午,夏季的烈日也收敛了炽热,变得无比温柔,我家口前的几棵冬青树摇曳着,送来凉爽的清风。(从景物描写的角度)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为你驻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