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B.在那件事情之后,马老师跟我讲了好多宝贵的道理,使得我豁然开朗。
C.微风吹过,桃树上的花瓣飘落下来,落英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D.魔术的原理往往说起来简单,难的是如何在表演现场天衣无缝地呈现给大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说话时带有一种不常听到的抑扬顿挫的声调。
B. 世锦赛中美对抗中,詹姆斯强壮的身体令身材单薄的易建联黯然失色。
C. 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
D. 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B. 《社戏》这篇散文,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 《灯笼》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 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说话不转弯抹角,而是直奔主题,让人没有隔离感、陌生感。
B.他总是面带微笑耀武扬威的,正是这份亲切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C.乡村振兴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抓好教育质量提升是不以为意的选择。
D.武阳江两岸的翠竹花枝招展,漫步其间,看着满眼绿色,的确是一种享受。
5、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②,天上接行杯③。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④。
【注释】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下榻:指留宿处。③行杯:浮杯,流觞。④回:回荡,摆动。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洞庭湖一带的自然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B.颈联中“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极言岳阳楼之高。
C.尾联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迎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人之妙,表达了诗人厌弃官场的隐士情怀。
D.此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岳阳楼之高,而从观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浑然天成。
【2】请赏析颔联中“引”和“衔”二字的妙处。
6、请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补充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从《水浒传》《西游记》中选择一部,结合具体的内容,选定一个角度,为“成功需要什么”读书报告会准备一段发言。供参考的角度有:成功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成功需要发挥聪明才智,成功需要团结协作……(100字左右)。
8、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五月的槐花
⑴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故乡的槐花又开了。放下电话,轻轻推开窗户,一股晚风夹杂着城市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⑵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随便装点了行囊,我便踏上了回乡的路途。
⑶刚走到村口,远远的我便看到了坐在门前老槐树下的母亲。
⑷“妈——”
⑸我的喉咙里涩涩的,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觉得母亲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我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母亲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便岔开话题:“云儿,快歇着去,妈去给你打水,洗把脸再说。”母亲顺手拿起毛巾和脸盆。我分明看到:母亲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迅速地拭去了腮边两行浊泪……
⑹捧起冰凉的井水洗完脸后,顿觉轻松了许多。摆脱了平日里繁多的应酬,此时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就势躺在大沙发上,竟酣然入睡了。
⑺一觉醒来,母亲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信步走出了卧室。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⑻母亲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踮着双脚,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从树枝上打下串串的槐花。如血的残阳,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弱。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
⑼晚上,母亲在闷热的厨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洗槐花。忙活了大半天,才兴冲冲地端给我一碗馋人的槐花饭。我接过这似有千钧的“佳肴”,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母亲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
⑽临睡前,母亲从衣柜里拿出崭新的床单、被褥,铺好床后,再三嘱咐我盖好被子,乡下夜里寒气重。那晚,母亲将我的脚丫紧紧的搂在她温暖的怀抱。温馨的梦里,我拉着母亲的手,坐在开满槐花的山坡,听她讲《王子与母亲》的故事……
⑾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走了四五里山路从镇上买来一瓶槐花蜜,硬是塞进了早已被她塞得满满的行囊。接着便又张罗着为我做早点。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刹那间我竟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位残忍的王子。
⑿临走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将我送到村口,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
⒀坐在返城的客车上,窗外,一树树冰清玉洁的槐花一闪而过,我蓦然觉得,母亲的爱诚如这朴实而又圣洁的槐花,虽然平凡却又凝重而深沉,足以让我一辈子去细细品味。五月的风拂过脸庞,一缕醉人的幽香潜入心底,淡淡的花香中,我已泪流满面……
【1】文章多次写槐花,有什么作用?
【2】第(1)段结尾“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心里空荡荡的”?
【3】(8)--(12)段通过具体描述表现母亲对“我”的爱,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8)--(12)段的内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第⑻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⑼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⑽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⑾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⑿段:送别时,母亲叮嘱“我”。
【4】文章第(8)段“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请简析“我眼睛湿润”的原因。
【5】请从文中划线的A、B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A、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B.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艳,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我选( )句赏析:
【6】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⑻段通过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的苍老、瘦弱和对我的爱。
B.梦中母亲给我讲《王子和母亲》的故事与下边段落说我是故事中“残忍的王子”是前后呼应。
C.在作者眼中槐花朴实、圣洁、平凡、凝重而深沉。
D.文中的母亲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热情大方,挚爱儿女。
9、题目:飘在时光里的音符。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不得抄袭、套用本试卷的材料。(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