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民俗文化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一种奉祀社神风俗的戏艺活动。“社”原指谷神,“社稷”在古代是国家的代称。

B.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安塞腰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信天游,节奏自由明块,纯朴大方。多用比兴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衷肠。代表作品有《三十里铺》《赶牲灵》《送情郎》《走西口》等。

D.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重阳节登高、赏菊。

2、下列句子选自《大自然的语言》,顺序已被打乱,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①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②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③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⑤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⑥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A.④②⑤⑥①③

B.②⑥⑤①③④

C.④⑥⑤①②③

D.②⑤⑥①③④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退(kuì) (qiào) (pài) 渡长江(héng)

B.(jiān) (zhòng)   (chà) 息敛声(bǐng)

C.(hàn)   (fàn)   (sè)   然不惊(qiǎo)

D.(xiào)   (qíng) (juàn)   精竭虑(dān)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改革浪潮一波又一波,如火如荼,势不可当。

B. 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不要故弄玄虚

C. 两岸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D. 马上就要考试了,同学们都急得满头大汗,可小明还闲情逸致地看书。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清代评论家吴见思在《杜诗论文》中点评本诗:“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请结合本诗首联试“点一字”进行赏析。

【2】如何理解颔联中的“家书抵万金”?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按课文原文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老骥伏枥,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7)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傅雷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现代文,回答下列小题。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①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天气终于放晴了,连续阴雨了十来天,拧一把,每个人的心都能拧出一大盆水来。

②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一手将他带大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

③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从家里转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骑着车,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他说:“我家就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

⑤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

⑥上到二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黯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林啊,你回来了?”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您。”

⑦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地笑笑。

⑧他把奶奶搀到阳台上,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奶奶身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天的太阳真好啊!”

他仔细地帮奶奶压好被子又附在奶奶耳边说:“奶奶,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等会您自己回房间时,小心一点啊。”

⑩告别老人,走出门。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2点半到3点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天放晴,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⑪原来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⑫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晾晒的衣服,其实基本上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气。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放晴,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刚退休,帮附近的人家做钟点工,她对雇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2点钟,让她回一趟家。

⑬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的霉旧灰暗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套能经常晒到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我相信他能做到。

⑭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居民楼。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仔细阅读第①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3指出选文第⑨画线句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你怎样理解⑭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如果我有   ”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一双慧眼、一枝生花妙笔、比尔·盖茨的智慧、超强的记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