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sùn)  河(xiáo)  喧xiāo) 叱风云(zhà)

B. què)  然(qiǎo)  刻(juān)  无消息(yǎo

C. shù)  亮(zènɡ)  轩xiè) 惟妙惟xiào

D. 滞留(zhì)  农(diàn)  锢(jìn)   眼花(liáo)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撰的。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风俗。

C.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当时奥斯托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裁(zhòng)     首(qiào)     热(zhì)

B. 刻(juān)   (fěi)     峋(lín)

C. (qí)     (jí)   (xiè)

D. (dí)     酌(zhēn)     (jìn)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是青岛海滨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深恶痛疾的事。

D.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个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诗人以“________”、“_______”自喻,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的感情。

2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D.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暗含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之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 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中典型的景物,进行了刻画,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它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这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如果傅雷要在家书中向儿子分享一部作品,《苏菲的世界》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两部作品,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分享哪一部?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悠悠艾草香

①早晨送孩子去上学,惊喜地发现小区大门旁插着几枝艾草,一股艾草香扑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我这才意识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②艾草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绒毛。在我的家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都能见到它苍绿色的身影。艾草的生命力极强,割去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即便是秋后秆叶枯萎,到了来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

③童年时代,每到端午节这天,母亲就会早早地唤醒我,沿着乡间小路,到田地边去采艾草。母亲把割来的艾草,挂在房子的门框上,苍郁的艾草叶给农家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④艾草除了具备驱除蚊蝇,毒虫的功效外,还有诸多的用途。艾草阴干压制成艾条、艾柱,能治病驱蚊;艾草煮的鸡蛋,也酥香可口,有清火消炎的功效。艾草还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作用。记得小时候,不论我和弟、妹风寒感冒了,母亲会用晒干的艾叶熬荼,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一年级的一个冬天,我的双脚生了冻疮,脚踝肿胀的像两个刚出锅的馒头,妈妈熬了一锅的艾草水,让我把双脚浸泡在热腾腾的艾水里,几天后,肿胀全无,功效很是神奇。

⑤此后,我喜欢上了艾草,那清苦浓烈的香味,混合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让我铭记于心。后来,我很留意关于记载艾草的文字,如《诗经》曰:“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道:“艾以叶入药,味苦,无毒。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植物,为许多人除去了病痛之忧,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必备之物。

⑥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但我与那平凡而神奇的艾草却藕断丝连,每逢端午之际,我都会去药店买些艾草条,不为驱蚊,也不为避邪,只是喜欢那种苦香味,似蒿草,像野菊。有时在工作之余,我会把艾草条点燃,放在百会、三足里、神厥、关元等穴位进行热灸,任凭自己被那浓烈的香味和烟雾所包围,清苦的香味就像我蕴藏的心事,在五月的田野里弥漫开来。

⑦“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下班后,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去梨园里割艾草,尽管这时候的艾草长得不算太高,但那淡淡的清香味,却时刻弥漫在梨园得最深处,闻着那艾草的香味,我觉得是那样的芬芳、亲切与可爱,我似乎闻到了家乡的味道,闻到了母亲包的粽子的香味,也唤起了我心底那份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1】文章写了有关艾草的哪些特点?

【2】第⑥段加点词“藕断丝连”的本义是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一下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3】有人认为本文标题“悠悠艾草香”改为“艾香中的思念”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初二同学在金秋十月参加了学农实践活动,了解到了一些农业知识,体验了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假设你来到五十年以后的中国农村,会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会看到怎样奇妙的未来农村生活图景呢?

请以“未来的农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