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B.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C.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D.新闻的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在《回延安》中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同时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当地的生活细节。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故又被称为“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C.吴伯箫,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散文的特色之一,是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从平凡中引申出深刻的内涵。
D.在《恐龙无处不有》中,作者先提出“在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这一现象,后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合理性,而在《被压扁的沙子》里,作者借助关于斯石英的研究,证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火山活动。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宽容是镇定剂,_______;宽容是润滑剂,_______;宽容是阳光,_______;宽容是桥梁,_______。
①可以融化彼此间的猜疑 ②可以消除彼此间的摩擦
③可以沟通彼此间的心灵 ④可以使人在纷扰中恪守平静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4、下列字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āi) 跳蚤 惟妙惟肖(xiāo) 妙手偶得
B.濒临(pín) 交卸 重峦叠嶂(luán) 厌厌欲睡
C.秀颀(xīn) 蹒跚 摩肩接踵(zhǒng) 旁逸斜出
D.婆娑(suō) 迂腐 别具匠心(jiàng) 张目结舌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请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中“压”的妙处。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填空。
(1)王维《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请将这两句诗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く孟子〉二章》)
(3)李清照在《渔家傲》一词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请回答:作者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谁发动的?发动“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2】读完这本书后,你一定从中获得了很多精神营养,写出书中你最敬佩(喜欢)的一个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
②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瘛狗(zhì疯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十八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作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②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③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④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种类型的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
(选自2016年12期《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A.疫苗是指用微生物和毒素、酶、人以及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B.中国古代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是疫苗最早的起源,诞生了疫苗学。
C.负责对付病原体的B细胞和T细胞是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
D.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E.【文本二】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结合【文本二】,简要概括疫苗起效的原理。
【3】【文本一】和【文本二】介绍疫苗时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9、按要求作文。
约定是誓言,约定是承诺,约定是一种心灵的期盼。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一份约定,揣着喜悦,怀着期待,留住了时光与真情,带给我们希望与力量。
请以“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