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背影》一文运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在写父子之情,但全文却无“关心”“爱护”“感激”之类的字眼,更没有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B. 刘湛秋笔下的雨是美丽的,昆明的雨在汪曾棋的笔下是有趣的。

C. 毛宁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再现宋朝的经济繁荣,民生和乐的景象,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 《中国石拱桥》一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D.母亲沉痛的滔滔不绝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3、选出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A.要(sài) 灭(jiān)    靖(suí   锐不可(dāng)

B.寒(jìn) 蹿跳(cuàn) (sǒng) 杯盘狼(jí

C.蹒(shān)   (gà 身(yǔ 笨拙(zhì

D.愧(zuò 榭(xuān) 俗(cāng) 销声迹(nì

 

4、根据《水浒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宋江。

B. 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

C. 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阮小七。

D. 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鲁智深。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②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③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④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⑤急暮砧(zhē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1】首联托物起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试简要分析。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将眼前景“江间波浪”和心中景“塞上风云”连成一片,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的写照。

B.颈联写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

C.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写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只是为了表现了环境的静谧清幽。

D.本诗对秋而伤羁旅,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6)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李清照在《渔家傲》词中化用了庄子的典故和仙山的传说,表达有高飞之志、向往理想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风休住,_____________。”

(8)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下面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生活感悟,说说你的理解。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火树银花

①腊月二十九,武汉封城了。刘小海没想到疫情如此严重!老家回不去了,就在武汉过年吧。

②刘小海先给儿子打电话,要儿子戴口罩,要少出门,儿子“嗯嗯”地应着,听起来并不上心。刘小海鼻子一酸。儿子没读完高中就出来打工了,父子俩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但一场车祸让爷俩梦想落空了:骑自行车的刘小海和一辆电动车撞上了。双方伤得都不轻,双方各负其责。刘小海出院了,攒的钱也花完了。打了十三年的工,单亲爸爸刘小海没给儿子盖起两层小楼。

③嘱咐过儿子,刘小海又联系老家的大哥。父亲去世五年了,八十岁的母亲和大哥一起生活。大哥说村里已经广播了,劝人不要走亲戚。大哥还告诉刘小海,刘小海因病致贫,乡里把他纳入贫困户,还帮他盖了三间新房,三间堂屋就快上楼板了……

④除夕之夜,想起每年父子的春节一聚,想起大哥说的三间快成的新房,刘小海辗转反侧,最后干脆起身浏览新闻。武汉封城的悲壮,国家战胜疫情的决心,医生和护士的逆行,让刘小海心潮澎湃。看到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新闻,刘小海心里一动:“建筑工地上需要很多焊工,能帮就帮,咱也去出一份力吧。”奇了怪了,下了决心,刘小海很快入睡了。

⑤大年初一,刘小海早早就起床了。到了工程部,放下大提包,刘小海说:“俺是一名电焊工,来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大年初二,数百台挖掘机在平垫土地,成千名工人在卸载建材。忙了一上午,刘小海边吃着盒饭边看护施工定位旗。一个女子拿着手机朝他走过来。“录小视频,宣传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吧。”刘小海心想。

⑥“师傅,你们很辛苦吧?”“不辛苦,还可以。”“师傅,您是河南人?”“是的,俺在武汉打工,封城了,回不去,就来这儿当志愿者了。”“谢谢,谢谢您!”

⑦刘小海没想到自己在网上火了。很多人转载他的视频,上百万人为他这个河南人点赞。晚上下班,刘小海正看自己视频呢,儿子给他打来了电话。“爹,俺看到你的视频了,很多人夸你呢。”儿子是在为自己骄傲呢!刘小海却在电话里叮嘱儿子不要给奶奶说。刘小海不想让母亲担忧。

⑧第二天,老家的很多媒体也希望通过视频连线采访刘小海。刘小海就在工作间隙接通视频,给他们介绍工地的情况。有个记者问刘小海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刘小海哽咽了。刘小海说希望娘好好的,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她。刘小海希望母亲看不到视频。

⑨夜晚,工地上的灯亮起来。上千个工人还在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刘小海扛着焊机来到工作点,刚把焊机电线连好,大哥打来了视频通话。“小海,俺都看到你的视频了,都说你给咱村人长脸哩。”大哥笑着说。“哥,你别给咱娘说啊,她该担心哩。”刘小海说。“小海,娘也知道了,娘让俺给你打电话,娘要给你说话哩。”大哥把手机递给躺在椅子上的娘。“海儿啊,娘好好的,你别担心娘,你要好好干活。”刘小海看到了娘的白发。“海儿啊,你做得对,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呢。”娘继续说。“海儿啊,照顾好自己,娘——娘等着你回家。”娘流泪了。“娘——”刘小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哭了。

⑩挂了电话,刘小海戴上口罩。左手拿着面罩,右手的焊钳稳稳地夹起焊条,一下一下地触碰着眼前的钢管。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飞散到更遥远的地方。

【1】依据示例,将主人公刘小海身上发生的故事填写完整。

意外封城被迫留汉——叮嘱家人防御疫情——_____——被录视频网上出名——叮嘱不让母亲知晓——家人通话相互关怀——____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的句子。

【3】第⑨段最后写“他哭了”,请将他此时的心理描写出来。(不少于50字)

【4】请谈谈对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根据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曾经历过多次感动,一次感动就是一次成长。

请以“感动中的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请穿插一些议论,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