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台湾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

A. 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 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 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2、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B.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3、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为七言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B.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C.尾联承接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各类诗歌,共305首。古时也称“诗三百”。《关雎》《蒹葭》均选自《诗经》。

C.《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均选自《礼记》。

D.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默写古诗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中的“萋萋”常被误写成“凄凄”,请根据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和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萋萋”。

知识卡片

萋萋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原指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景象。后来,萋萋逐渐演变成形容植物或景色绿色浓郁、清新而有生气的意思。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有感情地背诵《野望》,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在法布尔的笔下,小小的昆虫们无一不是身怀技艺的行家里手。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备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昆虫,补全“虫虫行业榜”。

虫虫行业榜

歌唱家:①______       税务官:②____       麻醉师:泥蜂

舞蹈家:欧洲粉蝶       泥瓦工:长腹蜂       裁剪工:切叶蜂

备选:A.豌豆象       B.螳螂       C. 蟋蟀       D.狼蛛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书爷爷

杨靖

①1990年,我出生于一个川东的小山村,村子陷在两座大山的山坳里。

②村里唯一的小学是砖瓦砌成的,夏天的时候很是凉快,可一到冬天就冷得直打哆嗦。孩子们除了拥有几本课本外,几乎不曾有过任何的课外读物。

③村里有一个光棍儿的年纪和我爷爷差不多,守着一个公共院坝,靠帮村民们看管谷物换一口饭吃。男孩子经常跑到院坝里去把晾晒的玉米和谷子踢得乱七八糟,气得光棍儿抄起棒棍就要开打。在“光棍儿拿棒棍儿,一蹶一拐笑死人儿”的此起彼伏的嘲笑声中,光棍儿追得我们满院坝跑。

④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见光棍儿的身影。我长大了许多,不再调皮捣蛋。再后来,家里买了台背投电视机,动画片遂成了我的最爱。

⑤再次见到他,是在五年级下学期。一天放学后,赶着回家看《光能使者》的我,路过公共院坝,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正在倒腾杂物。只见他佝起身子,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里翻来翻去,然后朝我举起了一本书,挥舞着抬得并不高的手臂。我忙跑到了他的身边。他把书递到我手上,说是“连环画”。什么画这么小?他呵呵地笑出了声,搬起一张太师椅对我说:“你就叫它‘小人儿书’吧!”

⑥那天,我错过了最新一集的《光能使者》,但我看完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大闹天宫》。我经常往他家跑,无论刮风,还是下雨。

⑦每次看到他从城里回来,我就迫不及待地冲上去翻他的三轮车。他也不恼,还夸我。他主要靠收荒度日,只要能收的,都收了去卖钱。只有一样是舍不得卖的,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小人儿书。《小城之春》《上甘岭》《小兵张嘎》……他家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我便给他取了个外号——书爷爷。

⑧许多的日子,我都在他家的太师椅上度过的,常常一躺就是一整天,连午饭都在他家解决。有时候太阳都下山了,我还窝在太师椅里看我的小人儿书。

⑨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随堂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作优秀范文在全班朗诵。书爷爷听后,皱纹笑成了一朵花,摇着母亲送的蒲扇,一个劲儿地自夸,看来我的这些小人儿书还真是有用啊!

⑩升入初中后,我去到了镇上求学,一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都会直奔书爷爷家,去看新收回来的小人儿书。

再后来我去了城里,就是书爷爷经常去收小人儿书的那个城里。有一次我在一个商场门口撞见了书爷爷,书爷爷拖着那辆破得叮当响的三轮车朝我走了过来,微笑着递给我一本《木兰从军》。在同学们异样的眼神中,我把书扔到三轮车上就跑开了。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那个时候的我,不愿让同学们知道我和一个收破烂的老头子有什么关系。

书爷爷去城里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收回来的小人儿书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候去城里一趟,一本都没有收回来,即便收回来一本,也不如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好看。

渐渐地,我鲜少再拿起书爷爷家的小人儿书了。每次回家,我还是会往书爷爷家跑,我把我看过的书都说给书爷答听,书爷爷也不说话,窝在太师椅里一呼一吸,有时会搭上两句,有时干脆一言不发,甚至有一次,他竟然在我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睡着了。对于书爷爷此等态度,我一点也不高兴,转过头就把这事儿说给了母亲听。

书爷爷怎么能这样啊?我给他分享我的故事,他却睡着了!

爷爷是快“老”了!

……

母亲叫我走之前多去陪陪书爷爷。我去的时候,书爷爷仍然窝在太师椅里,闭着双眼,一动不动。我跑到厨房打了点水,在他干瘪的唇上抹了几下,凑近他耳朵说,都是书爷爷您的功劳!

书爷爷“老”了,在我回校的第二周。母亲叫我裹上一袭白方巾,端着灵位走在出丧队伍的前面,在村民们的簇拥中,将书爷爷抬进了后山。

第二天返校,母亲给了我一个包裹,一块皱巴巴的麻布里躺着一本小人儿书。母亲说,爷爷把一屋子的书都捐给了村里的小学,只留了这一本,说是留给我的。不管以后去到多大的城市,也要记得回来。那一刻,憋了一天一夜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我抱着母亲大哭了起来。

多年后,那本《木兰从军》仍然跟随着我,我带着它去了省城的大学,去了大理的洱海,去了上海的外滩,去了北京的故宫……去了许许多多地方,但我仍然选择在一段旅途之后回到故乡,回去看看荒草覆盖的院坝,看看愈发葱郁的大山,看看山腰处的书爷爷。

(刊载于2022.5WW马明秀推荐)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书爷爷之间关于书的感人故事。

【2】选文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书爷爷的许多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校报《春蕾》设有“乡音乡情”“翰墨书香”“亲情美文”“追梦赤子心”等栏目,你觉得把本文推荐到哪一个栏目更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写作文。

请以“为感动截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