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B.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永垂不朽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都北京被层层雾霾所笼罩,天空一片昏暗,太阳也黯然失色

B. 从几百米的高空俯看下去,他的小心脏“咚咚”狂跳,赶紧闭上眼睛,正襟危坐,生怕掉下去了。

C. 虽然我的时间真的很紧,但实在是好意难却,只得先听从他的安排了。

D. 妈妈经常批评他不讲卫生,老师和同学也提醒他好多次,可他却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写季节之景,以寒山、秋水等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风景画。

B.颔联写诗人形象,“柴门”表现作者隐居田园,“听蝉”表明作者心态安闲。

C.颈联写环境氛围,太阳落山,炊烟升起,地道的山村风物显出生活宁静。

D.尾联写人物情态,醉酒后的裴迪在自己面前狂歌,令作者厌烦不已。

4、北宋苏东坡在寒食节即兴写下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布局前疏后密,浑然天成。

B.字形长扁对比,大小悬殊。

C.用笔粗重饱满,雄健有气势。

D.字字相连,似金蛇狂舞。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歌并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2这首诗写了哪些场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 ( 杜牧《赤壁》)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国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它是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的恬淡闲适;也是李贺“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的壮志豪情。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关于《水浒》,鲁迅曾说:“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请写出鲁迅话中所指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以下人物中的两位,分别写出他们的人生结局。(任选两小题)

①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晁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卢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列片段,按要求填空。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不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A.

这段文字中,A是 ____________(填人名),这段故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母亲梳头发

林文月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面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警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文章第⑤段提到“岁月流逝,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衰老”体现在哪里。

2第②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4文章题目若改成“我的母亲”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那天,阳光好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写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