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在“大庆之年”奉上了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武城县脱贫工作凝聚着扶贫干部们严格的要求、一丝不苟的作风和费尽心血的付出。
C.黄河母亲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作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中外参观者。
D.青年钢琴家郎朗用抑扬顿挫的钢琴指法,将《黄河大合唱》演绎得气势磅碟、雄壮有力。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B.《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一部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费三十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他主要采用解剖、实验法来了解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的书信辑录而成,书信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处事待人、读书求学、艺术修养、生活细节等各方面,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3、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B.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通过小弗朗士的巨大变化来表现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D.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借助对雨声的描写流淌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同时古典诗词的巧妙化用,使乡情更浓郁。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B.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强词夺理,令反动派汗颜。
C.党中央严整党风党纪,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的不良风气,大有好转。
D.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还是有很多漏洞。
5、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①,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②。
【注】①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②长安:指代朝廷和皇帝。
阅读以上诗歌,回答问题。
(1)史传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是为了和崔颢《黄鹤楼》一较胜负。崔颢诗中三提黄鹤,李白也三提凤凰,分别表达了两位诗人怎样的心情。
(2)尾联“浮云蔽日”含义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并从语速的角度为“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设计朗读。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祯《赠从弟(其二)》)
(4)___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7、根据《傅雷家书》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阅读任务单。
阅读层次 | 阅读策略 | 阅读任务 | 阅读记录 |
检视阅读 | 选择阅读 | 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一件事是第一位的。这件事是什么? | ①____ |
分析阅读 | 专题探究 | 傅雷先生在一九六一年中叮嘱儿子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请你结合全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②______ |
拓展思考 | 评价探究 | 著名作家毕飞宇说:“再一次读完了《傅雷家书》…… 我不愿意成为傅雷的儿子。”假如你有机会成为傅雷的孩子,你愿意吗?请结合《傅雷家书》里的内容阐述理由。 | ③______ |
8、阅读《妈妈没有“朋友圈”》,回答问题。
妈妈没有“朋友圈”
①儿时,我特羡慕玩伴们,他们的妈妈,个个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家中也因此常来客人,每每必杀鸡割肉,桌上好菜鲜汤不断。而我们家则冷冷清清,日日素菜上桌。
②与她们相比,我的妈妈不善言辞,更不善与人交往,她极少去串门,也无人来我家做客,妈妈既没“朋友圈”,更无好的人缘。
③妈妈整日像个“独行侠”,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溪旁……风雨不改。回到家中,又围着灶台、猪圈、鸡笼转,脚步匆忙。晚上还会独自在灯下做着针线活,日复一日。
④待到农闲时,别的妇女都闲坐下来娱乐:打打牌,嗑嗑瓜子,唠唠家常。一则身心彻底放空,二则增进彼此情感。唯独妈妈不肯加入其中。她要去窑厂贩运陶罐,将柴挑到镇上换钱,熬糖稀卖钱……她忙得连娘家都少回。也许外人会觉得她不爱搭理人,很孤僻。
⑤“您看谁谁他妈,整天到处闲逛,结交朋友,您就不能和大家走动走动?”有时,我也会抱怨妈妈。她则平静地回应:“我没她们闲呀,等把你们拉扯大了,我再去结交朋友。”
⑥妈妈就这样一个人忙碌着,直到我们被拉扯大。
⑦我们大了,妈妈老了。她离开自己熟悉的乡下,来到陌生的城里,帮我们带孩子。
⑧我怕妈妈不适应城市生活,平日里孤独寂寞,交代她在小区里要多结交朋友,尤其是同一栋楼的邻居,以后遇到事也好有人帮助。
⑨可妈妈依然是个“独行侠”。拾荒,捡垃圾,成了她每天的新工作。她去车库里、楼道里,甚至楼下垃圾桶旁捡拾垃圾。小区里还有其他几个捡废品的老人,母亲每天都要难他们进行“暗战”,斗智斗勇。有时赢,拔了头筹;有时晚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她将废品放在楼道里,常遭住户们的白眼。母亲在城里,不但没交到朋友,反而结了“敌人”。
⑩起初,我反对她去捡卖废品:“您不能待在废品的世界里,要多与人交流,小区里有打牌、跳广场舞的,你也加入他们的‘朋友圈’,跟他们交朋友啊。”
⑪妈妈却说:“忙惯了,闲不住,我到城里也不会干别的,捡废品还能换几个钱,贴补贴补家用。再说了,谁愿意跟我这个七十多岁的乡下老太太做朋友呢?”
⑫我说:“多交朋友,能防止老年痴呆,延年益寿。”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如果我得老年痴呆了,可不愿意成为你们的累赘,就把我送回乡下吧。在老家,我走不丢。”
⑬我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觉察到气氛有些尴尬,妈妈又说:“我在这边也是有朋友的,你看我手机里都存着他们的号码——收纸盒的,收衣服的,还有收废旧电器的……”妈妈戴上老花眼镜,拿着地的老人手机,一个个翻给我看。
⑭我鼻子一酸,突然心疼起妈妈来,父亲很早便过世,是她带着孩子们从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走来。作为寡母的她,每天忙于挣钱养家,还要供我们读书上学,后来我们兄妹三个都读了大学,这当时在全镇都是少有的。儿时的我们,虽未吃到好的,穿得光鲜,但精神世界却得到了最好的滋养。
⑮妈妈一生为儿女忍苦耐劳,负重而行,放弃了交友和休闲,一头扎进忙碌中,将自己“孤立”起来,暗自消化掉外界对她不公的评价,将无人分担的担子,左肩换右肩。想到这里,我有些难过,但转念一想,妈妈其实也有“朋友圈”,乡下的山野田地、鸡鸭、陶罐,城里的废品、旧物……不都是她为了孩子们而心甘情愿主动结交的朋友吗?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妈妈现在最好的朋友应该是地一手拉扯大的儿女,是离她最近的我。我早该想到儿女才是妈妈最重要的“朋友圈”,是她一生的置顶啊!
【1】“妈妈一生为儿女忍苦耐劳,负重而行。”这在文中是通过以下事例体现出来的,请将下列横线上内容补充完整。
整日在田间、地头、山边、溪旁做农活。→回家围着灶台、猪圈转,晚上做针线活。→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文章标题是“妈妈没有‘朋友圈’”,最后一段用两个“其实”表达了作者对妈妈“朋友圈”的深层理解。请谈谈你的认识。
【3】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人事难料啊,妈妈,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7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七十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节选自袁隆平院士写给去世母亲的一封信《妈妈,稻子熟了》)
(1)两篇文章中两位母亲都有过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经历,不同点是什么?
(2)两位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感?
9、写作
百花争艳春景盛,浓荫鸟啭夏景幽,金黄满地秋景旺,风高雪白冬景奇。大自然有一双神奇的手,它安排了一年四季四幅图,也造就了奇石、怪潭、深海、浅溪、朝霞、暮霭、流岚、飞云、高山、茂林诸多景色。
请以《 ,让我流连忘返》为题,写一篇写景文章。
要求:1.不套作,不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