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八年级《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的气势;在《蜡烛》中老妇人摸出她离开地的时候揣在怀里的蜡烛,把它点燃在苏联红军的墓前,感受到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在父亲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涉的艰辛。阅读,拨动我们的心弦,升华我们的思想。

Adāng  gào    pán  pá  

B.dàng  gào   mán Bá

Cdàng jiào  mán  pá  

D.dāng jiào pán B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天来临,看那满山红叶,满地瓜果,草长莺飞,是何等惬意啊!

B.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气势宏伟,让人叹为观止

C.《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D.元宵节过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工业和商业文明要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②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农耕时代的产物

③可是当前人类的文明正由农耕文明向现代的工业和商业文明转型

④民间文化作为生活文化的一种,必然受到冲击和排斥

⑤无论这种文化多么古老迷人,也得不到豁免权

A.②③①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①③④⑤

D.②③①⑤④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初夏时节,每逄晴日,银杏树头枝繁叶茂,绿树、红房、蓝天相映成趣,多彩多姿。

②一入深秋,银杏叶便迫不及待地翩翩起舞,亲吻泥土,满地金黄散播浓浓秋意,整条大道如诗如画。

③银杏大道被誉为“湘一校园最美大道”,它到底美在何处呢?

④春意生发之时,一片片嫩叶在枝头萌发,绿色在银杏大道渐渐点染开来。

⑤近观,银杏枝叶的颜色随着季节更迭而不断变化。

⑥远望,二十六棵笔挺的银杏像士兵-般守卫着这条校园主干道。

A.③②④①⑥⑤

B.⑥⑤③①②④

C.③⑥⑤④①②

D.②④⑥⑤③①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古诗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摧”为__________之意。这一句运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通过暗写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营造出一种_____的气氛。全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将士_____的英雄气概。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 ?(韩愈《马说》)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1)填空: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这是一部____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____,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____,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______等。

(2)结合书中具体内容说说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母亲的鼾声

丛维熙

①母亲的鼾歌,对于儿子来说,仍然是一支催眠曲。在我的记忆里,她的鼾声也是生活的“晴雨表”。

②我四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我,开始了女人最不幸的生活。我没有看见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那时,外面的风正摇晃着冀东平原上的小屋,树梢像童话中的怪老人,发出尖锐而又凄厉的声响,我却在母亲古老的童谣中闭上了眼睛,到童年的梦境中去遨游。

③我十几岁时到北京求学。为了交付学费,母亲远离家乡到我学校附近的一家富户当保姆。当我坐在课堂里学习的时候,我的母亲,正汗流浃背地洗着一件件脏衣服。母亲做梦也想不到,她用汗水供养的儿子,因为在代数课上常常偷看小说,而成为寥寥几个留级学生中的一个。

④她没有为此垂泪,也没有过多地责备我,一如既往地洗衣做饭、刷碗、扫地……独自一人,支撑着苦难的重压,在命运的匆匆小路上,默默地走着她无尽的长途。常常是我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小说,她就睡着了。清楚记得,那时的母亲,从不打鼾。那一年,因为生活的变故我寄住在通县的叔叔家,母亲只能独自返回故里了。

⑤十六岁的我,在一个飘着零星小雪的冬晨,送她到十字街头。她用手抚去飘落在我头上的雪花:“你要好好用功,像你爸爸那祥。”“嗯。”听着母亲的嘱咐,我默默地垂下头来。

地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

⑦在这离别的瞬间,我第一次感到母亲的可贵,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从这天起,我开始发奋地读书,如饥似渴地学习。1950年秋天,我到北京师范学校报到后,马上给她寄了一封信。第一个寒假,我就迫不及待地回故乡去探望母亲。

⑧夜深人静时,我和分别两年多的母亲躺在热炕上,说着母子连心的话儿:“妈妈,我让您受苦了。”

⑨母亲则笑道:“没有又留级吧?”显然,我那年留级的事情,给她心灵上留下了伤疤。,

⑩“不但没留级,我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呢。”我拿出刊登我处女作的报纸,递给她。她小心地接过来,把油灯挑得亮了一些,从炕上半翘起身子,激动而神往地凝视着那密密麻麻的铅字。

“妈妈,您把报纸拿倒了。”

她也笑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欣慰的微笑。从心底漾起的笑容,浮上了嘴角眉梢。

地是带着微笑睡去的。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充满了酸楚之感。在静夜里,听见她轻轻的鼾声,我无声地哭了……

我毕业后到北京日报社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把母亲接进北京。她几乎夜夜都发出徵微的鼾声。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一种心理上的条件反射,似乎只有听到母亲的鼾声,我才能睡得更踏实,连梦境也仿佛随着她的鼾歌,变得更为绚丽。

可惜,此后多年,我再难以听到母亲的鼾声了。当时,我和妻子被迫踏上了风雪凄迷的漫漫驿路,家里只剩下她和我那个刚出生的儿子。她的苦难重新开始,像孑(jié)然一身抚养我儿时一样,抚养着她的孙子。

我偶然得以回来探亲,和母亲、儿子躺在那张吱呀作响的旧床板上。夜间醒来,常常发觉,母亲在睁着眼睛望着我。

“妈妈,您怎么还没睡?”

“我都睡了一觉了。”她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

当我再次醒来,在月光下扭头打量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时,她还在睁着酸涩的眼睛。我心里清楚,在我背向她的时候,她那双枯干无神的眼睛,一定在凝视儿子黑发中间钻出来的白发,一根、两根……

我的确无法计数,一个历经苦难的普通中国女性,她躯体内究竟蕴藏着多少力量。我没有看过她的眼泪,却听到过她在我耳畔哼唱的摇篮曲……

(刊载于2022.2,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②-段,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我”与母亲的经历

“我”的情感

儿时

听着母亲的摇篮曲,在童年的梦境中遨游

充满安全感

少年读书时

(1)

羞愧

母亲返回故里,“我”寄住在叔叔家

(2)

“我”发奋学习,考上北京师范学校

喜悦

(3)

酸楚

(4)

接母亲进城,听着母亲的鼾声

(5)

“我”和妻子被迫离家,母亲独自抚养“我”孙子

牵挂

【2】文中第⑥段“她用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痕,又系上我的棉袄领扣,叮咛我说:'逢年过节,回村里看看妈就行了。妈相信,没有涉不过去的河。'”形象写出母亲与“我”分别时的安慰与鼓励,表现母亲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母亲作为“历经苦难的普通中国女性”,文中还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第⑦段写“我”“第一次意识到她的重量”,这里的“重量”有何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写作

学校组织以“精神的力量”为题目的演讲比赛,请你参加。

你可以通过议论,发表你对精神力量的看法:也可以讲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表达你对精神力量的感悟。

要求:①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成的作文文体要明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