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B. 渔人甚异之。(捕鱼的人很奇怪。)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

3、如果旁边稍有动静,意大利蟋蟀会( )。

A. 喉咙发音   B. 腹部发音   C. 嘴巴发音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的妙用。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5)请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________________

(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诗人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风光的壮丽之美;陶渊明《饮酒(其五)》的“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夕阳照耀下山中不可名状的自然之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的“晓雾将歇,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展示蓬勃生命气息的灵动之美。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请你完成下面《经典常谈》读书卡的填写。

篇目

地位

写作对象

演变

特色

《说文解字》第一

我国文字学的古典

汉字

秦朝统一了文字

(小篆文)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①_____、转注、假借

《诗经》第四

我国最早的②_____

诗歌

歌谣—乐歌—诗歌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课外阅读,完成小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捐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未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调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了,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足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住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送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践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 他是照例的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的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该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邦彦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息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 )   (2)揉造作( )

【2】下列短语中结构类型与示例一致的短语是(     

示例:反对形式主义

A.有味地听

B.惋惜的颜色

C.小说和童话

D.喜欢孤独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叶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4】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文章第⑤⑥自然段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请发挥想象,构思情节,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