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大夫能治好障碍性贫血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求医的癌症患者纷至沓来

B. 爷爷不会操作手机,于是我对他耳提面命,手把手教他发信息。

C. 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对我的照顾简直无所不至

D. 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项匹配不当?(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所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毛泽东——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没有官架子。

3、下列关于新闻特写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B.新闻按照体裁主要可以分为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有时可以根据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进行判断,比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全篇以记叙为主,则归入特写类新闻。

C.新闻特写和消息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

D.新闻特写与通讯都更多地借用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经由好朋友居间斡旋,终于和好如初。

B.赶紧扫清这些思维羁绊吧,向前走,不要再停留了。

C.在绚丽的灯光下,那女模特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好看极了。

D.小赵稍有成就,便目空一切,他将来一定要栽跟斗的。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怎样的矛盾心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野望》)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3) 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4)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 曹操《龟虽寿》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

(6) 《与朱元思书》中,面对奇山异水,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一番感慨“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追求功名利禄的一种否定。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他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乙】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清洗期间,他遭到追捕,不得不销声匿迹。由于与共产党没有关系,他不得不自找避难的地方。我早想当共产党,他怀念地告诉我,但是没有人要求我参加。我年已五十,我想共产党大概认为我太老了。但是有一天,一个共产党员到他避难的地方来找他,请他入党。这个老家伙高兴至极,他告诉我,他当时想到他对建设新世界仍有一些用处,不禁哭了。

【丙】一九〇七年,我到成都,在一个体育学校里读一年书,后来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本县高等小学里教体操。一九〇九年,我到云南的省会云南府,进了云南讲武堂,直到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发生后才离校。我的志愿总是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因此感到非常高兴。

(1)上面材料分别写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三个人物,甲文中的“他”是________,乙文中的“他”是________,丙文中的“我”是________

(2)请结合上述三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下列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来点赞其中一人,按照给出的句式将你选择的句子和人名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天命之年圆夙愿,献身教育捧丹心     ②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

③三度入狱不死心,两把菜刀闹革命     ④东北易帜金瓯整,平息中原战火烧

句式:我用“_______”点赞_______(人名),因为______________

(3)“我想借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在历史课上详细讲讲“飞夺泸定桥”的真实经过,元方同学,你认为是否可行?请帮我分析一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2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30字)(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本学期我们学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从愚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的苦干,锲而不舍的执着……青春年少的你们在追梦的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山”——困难之山、逆境之山……翻过那座山,你会发现前路风景无限。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作文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