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抵砺  再接再励  跋涉   窒息

B.卓见  张惶失措  狼藉   殷勤

C.妥帖  物事人非  惹是生非  辑录

D.镌刻  查无音讯  踌躇   鲜腴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陈老师一丝不苟地检查着学生的作业。

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

C.日本侵略者白手起家,侵占了我国的大片领土。

D.这部小说最精彩之处就是作者将主角的狠毒个性写得入木三分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C.她的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

D.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

4、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登上热搜的45°人生,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某种社会心态。②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③45°人生代表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④不确定的世界摸索出路,是每一代人的必修课。⑤正如45度亦象征蓄势待发的起跑姿势,无论什么时代,年轻人都是最有热血、最有朝气的群体。

A.句①中“45°人生”是主语,“折射”是谓语中心语,“心态”是宾语中心语,句子的主干是:45°人生折射心态。

B.“内卷”和“躺平”是名词,“在”是介词,“一代”是数量词。

C.古人早有言:“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年轻往往意味着迷茫,也意味着有更多尝试的机会。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前。

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无论……都……”修改为“不管……还……”。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名句默写

  ?归思方悠哉。

临风一唳思何事?  

  ,相伴过年华。

长风万里送秋雁,  

,欲上青天揽明月。

浊酒一杯家万里,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又夹百千求救声, ,抢夺声,泼水声。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这个青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有什么事情。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我们还得走多远?”

“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不,他不在安塞。”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没有别人。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事情似的。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所写的具体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题。

父亲的大学

高冬梅

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委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上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字与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拿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委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本文有删改)

【1】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

【2】赏析下面加横线词句的表达效果。

地站起来 ,电击了一般。

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3】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背影》

文章第段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与上述《背影》中的这句话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探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4】文章以父亲的大学为标题有哪些含义?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从以下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道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上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字书写;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