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牟取(móu) 蓬蒿(gāo) 狩猎(shòu) 龙吟凤哕(huì)
B. 哂笑(shěn) 铆钉(mǎo) 譬喻(pì) 相形见绌(chū)
C. 淳朴 (chún) 咫尺(zhǐ) 和煦(xù) 美味佳肴(yáo)
D. 门楣(méi) 荸荠(bí) 家醅(péi) 即物起兴(xìng)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赞扬白求恩崇高精神的议论文,为证明观点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B. 《敬业与乐业》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一篇讲演稿,全文按 "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的,其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C. 解放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热烈歌颂他们。
D.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3、汉字积累——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弦(xuán) 摇曳(yè) 鄙视(bǐ) 束缚(shù)
B. 骁健(xiāo) 讪笑(shàn) 掰开(bān) 狗窦(dòu)
C. 陨落(yǔn) 颓唐(tuí) 轻嘘(xū) 叱骂(chì)
D. 狼藉(jí) 火钵(bō) 蹒跚(pán shān) 骚乱(shāo)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题跋(bá) 峻俏 倔(juè)强 长而不冗
B.上溯(shù) 躁热 镂(lóu)空 恹恹欲睡
C.瞻(zhān)仰 暄嚣 汴(biàn)京 满院狼籍
D.洗涤(dí) 推崇 记载(zǎi) 抑扬顿挫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面加点线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衾: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______________ 。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诗文用原句填空。
(1)巧用对偶、互文,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体诗可以分为三类:绝句、律诗、排律。
B. 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 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 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6、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烽火连三月,______。(杜甫《春望》)
(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5)______,______”写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神往。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大笔渲染“(6)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在船移景换之时,也给读者呈现了一副辽远无际的原野:“(7)______,______。”
7、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①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②还有一件要紧的小事情:信封上的字别太大,把整个封面都占满了;两次来信,一封是路名被邮票掩去一部分,一封是我的姓名被贴去一只角。因为信封上实在没有地位可贴邮票了。你看看我给你的信封上的字,就可知道怎样才合适。
③说你平日工作太多。工作时也太兴奋。……她说这太伤精神,太动感情,对健康大有损害。我觉得这话很对。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习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希望你听从他们的劝告,慢慢的学会控制,这也是人生修养的一个大项目。
上述文段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有怎样的期待?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
8、(2014·宁夏)
这辈子做好您儿子
①父亲不是个受人尊重的人,一直不是。
②这跟他的目不识丁无关,七十岁往上数的乡下老头,认得字的可以用罕见来形容。父亲一辈子跟文化沾边的事只有两样。一是大集体每年年底在超支单上签上自己名字,为这个不算长脸的事,父亲花了三天时间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一个字一天工夫。把那些横撇竖捺绑架到一个方块里,对父亲来说,比耕田耙地不会轻松到哪儿,父亲弄出了一身冷汗,骨子里,他更倾向于出一身热汗,那样每个毛孔是透爽的。打那天起,父亲对文化人的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二是,父亲的五个子女中,居然有一个靠文化吃饭了,成了作家。这让他每次看我时,目光中总有藏不住的怀疑,这是那个曾经骑在他脖子上撒尿淘气的小儿子吗?呵呵,忘了告诉大家一声,父亲的那个作家儿子,是我。
③父亲不受人尊重的理由很多。固执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暴躁是当仁不让屈居第二,忝陪第三的,应该是没尽到父亲责任。不能再往下排了,再排下去,父亲就一无是处了,做儿女的,得学会给父亲留点脸面,书上都说了,天下无不是的爹娘。但我还是想违背一下做儿女的原则,说说父亲的不是。
④就从父亲的固执说起吧。父亲的固执,使我们一家生活,一再跌入生活的底谷。从我记事起,我们一家就生活在贫困交加中,好在那时大家都穷得一个模式。
⑤父亲当过不到一年的生产队长,不是他多有能力,而是他除了勤扒苦做,还会憨吃苕干,干活不惜死力的那种。队员们本以为,找了一个不偷懒的人当队长,干活时可以少背上一个人的活路,孰不料,父亲以自己的苦做苕干要求所有的队员向自己看齐。五个指头伸出来是有长短的,乡下有句老话,吃不过人是各人的饭碗,做不赢人是各人的手段。吃不过父亲也做不赢父亲的队员们就使出手段,把父亲的队长拿了下来。人生的辉煌至此结束,父亲是不甘的,好在生产队很快解体,包产到户,父亲对家里生产安排独行专断。结果是,高产杂交稻进入农村五年后,父亲才接受这个新生事物,他是以家庭经济五年入不敷出为代价换来的这个认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父亲被两个哥哥冲天的怨气拉下马来,大权旁落。那时他才五十岁,古人说的知天命的日子到了。
⑥父亲没有知天命,也没有顺应天命,他的脾气无端暴躁起来,沾不得酒,酒似乎成了他杀世的仇人。一沾酒就吼叫咆哮,为此吓哭了几次刚出生的侄儿,哥嫂口中就有了微词,分了家过也就罢了,还不让他带孙子。没见识过父亲暴躁脾气的村里人很意外,在他们眼里,父亲是个和善的人,树叶掉下来都怕砸了头的那种。
⑦父亲是个懦弱的人,他在家里的暴躁,是要掩饰自己在外面的懦弱。明白了这点,我深为父亲悲哀。可惜,这种悲哀的日子老天爷都吝啬着,不愿意多给我几年。一向勤扒苦做憨吃苕干的父亲过了六十以后,做不赢一个人,也吃不过一个人了。先是心脏有了问题,再就是腿脚,肿得像牛膝。请医生看了,说是年轻时做得狠了,静脉曲张导致,用了药,腿不肿了,那血管却吓人地暴起,我臆想,是不是父亲的暴戾之气都钻进血管里潜伏着了。这个时候的父亲,脾气已经难得地温和了,医生严重警告过,想多活几年,就少发脾气,他的心脏比家里喂养的肉鸡强不了多少,承受能力极为脆弱。
⑧我是在父亲脸色真正白如锡纸时赶回的乡下。
⑨父亲七十有三了呢!居然叫父亲熬了过来,那晚,我在病房里百无聊赖陪床看电视打发漫漫长夜。是一个家庭伦理剧,里面有一个场景,比较煽情的那种,一对彼此仇视多年的父子冰释前嫌抱头痛哭,已是弥留之际的父亲问那个儿子,说你恨我不?儿子泣不成声说,不恨,如果有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儿子!我对这种桥段向来不以为意的,所以没看出半分泪点,父亲忽然不看电视了,转头看我,看得我很不自在。末了他从枕头下摸出一本书来,我写的,他带到医院不是自己看(他只认得我的名字),他是向医生护士炫耀他有一个作家儿子的。父亲把书扬了一下,冲我谄媚地说,如果真有下辈子,我会做好一个父亲的。
⑩我心里忍不住酸了一下。
父亲不是会讨好子女的人,他一定是觉得亏欠我的太多,因为家贫,初中未曾毕业的我就下学务农,连我结婚,父亲都没拿出一分半毫作为帮衬。
我站起来,把枕头替父亲抬高了一些,说,干嘛要等下辈子,下辈子想做好父亲的人多了去,您只记住一点就够了,这辈子,我会做好您儿子!
【1】【1】第②段中加点词“绑架”用得传神,请作具体说明。
【2】【2】父亲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表达,并另找一处与之相应的内容。
【3】【3】文中细数了“父亲”的种种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为了诋毁“父亲”吗?说说你的理解。
【4】【4】第⑨段在描述“我”和“父亲”看电视剧的不同表现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5】从全文看,第⑦段画线句子“不愿意多给我几年”中的“我”是否用错了?换成“他”行不行?为什么?
【6】【6】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描写一段与父亲或母亲相处的细节。要求:①突出细节描写;②感情真挚;③200字左右。
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黑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
请以《我渴望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