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藏污纳垢 粗制滥造 崎岖不平 抑扬顿错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微不足道 振聋发聩
C.正禁危坐 神秘莫测 无所事事 殚精竭虑
D.不求甚解 暗然失色 意趣盎然 杳无音信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专门写给中学生的。
C.傅雷教育儿子要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到技艺精湛。
D.傅雷认为:所谓冷静,不但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这点,是很难。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博士到场时,整个学术大厅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
B.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C.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D.听到这个杀人不眨眼、惨绝人寰的刽子手被处决,人们都拍手称快。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他年少时便以胆略和才智名满湘地,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就是彭德怀。
D.《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比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蟋蟀善于建巢穴,管理家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2)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书目我存放)在有的学校,学生要建立自己的“阅读银行”,定期向“银行卡”中存放教师推荐或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目,并写上每部书的阅读心得。八年级时,老师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请你把这本书放进自己的“阅读银行”,写出作者,并谈谈你存放此书的理由。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放理由: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杆秤:渐被遗忘的衡器
①南宋朱熹《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云:“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词中的“定盘星”指的就是杆秤。朱熹想告诉世人,杆秤不仅能衡量物重,也能度量人心。
②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称重的衡器,在中国历史悠久,又因它构造简易、操作简便,故在民间普及度较高。
③杆秤一般由带有秤星的秤杆、金属秤砣(锤)、提绳等组成。所谓秤星,是指秤杆上的刻度,多为白色点状。秤杆多为木制,少量为金属制。
④过去杆秤的制作工序繁多,概而括之,有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分级、打磨、安定星、定刻度、钉秤花、安提绳、校正等几十道工序。杆秤选料多用柞木、栎木等硬木,要晾放一左右,才可出杆成型。
⑤作为衡器,杆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阐述,中国衡器肇始于夏商周三代,“故三代……是为中国度量衡史之第一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天平范式的秤是当时的主流衡器,如“楚衡”“秦权”是那时南北两方不同特点的衡器。“楚衡”有衡杆和吊盘,“秦权”则有锤权,后人认为,杆秤正是在两者的设计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⑥关于杆秤出现的具体年代,说法不一,普遍认为杆秤最早出现于东汉。1984 年陕西眉县东汉墓出土有一柄铁权,伴有一根长 6 厘米、呈“W”状的铁秤钩,两者旁还遗留有一根长 30 厘米的圆柱形朽木柱的痕迹。考古人员认为,这应该是一根完整的杆秤。此类铁权和秤钩在四川地区也有出土。由此可见,带有秤钩和秤砣的杆秤在东汉已使用。
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杆秤使用广泛,是当时的主要日用秤。南朝张僧繇绘有一幅《执秤图》,图中一人执杆秤,秤杆细长,吊盘圆小,旁悬秤钩,提绳位于秤杆五分之四处,秤杆靠近中端位置垂挂一锭秤砣。此图是关于杆秤使用的最早的图像资料,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杆秤形制。
⑧唐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为了满足市场不同的量程需求,杆秤也在设计上不断精细化和标准化,不仅出现了称量大重量物品的大秤,还有日常可用的小型提系杆秤、戥(děng)秤等。
⑨元明清时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杆秤迎来大发展,形制更趋完备,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杆秤产业区。浙江省永康市是著名的五金之乡,也曾是杆秤制作之乡。永康有“府府县县不离康”的民谚,意指全国许多地方的杆秤手艺人的祖师爷几乎都是永康人,这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永康杆秤制造业之盛。
⑩明清时期,杆秤发展的另一大变化是钉秤之风的盛行。所谓钉秤,即在杆秤的秤杆上钉刻吉祥文字。杆秤的普及和钉秤的发展催生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钉字。
⑪杆秤钉字既沿袭传统,又富于变化。文字通常由吉祥语、置办者信息和大写数字组成。吉祥语的通行格式为四字或八字短语,亦有较长的吉祥词组群,多见于用于收藏的杆秤。置办者信息的一般格式为置办者姓名加上“办”“置”“造”等字眼。有些属于行业公会或店铺名,通常也会将其名称钉刻上去。大写数字则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钉字者熟稔于胸,操作熟练。此外,还有将二十四节气名称缀刻杆秤上的,既能增长人们的知识,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⑫20世纪90年代后,衡器逐步电子化,随着磅秤、电子秤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的杆秤渐处于被时代淘汰的境地,钉字也将随之失去载体。但是,杆秤并非简单的衡器,它承载着一份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记忆,值得今人重视和保护。
(刊载于 2022.3 期,有删改)
【1】下面句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事物说明文,文章第①段由朱熹词中的句子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杆秤。
B.本文②~④段,依次介绍了杆秤的称重原理、制作工序和构造,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C.本文⑤~⑪段,介绍了杆秤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时间顺序。
D.本文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开头和结尾段都蕴含着作者对杆秤的情感态度倾向。
【2】下面句子中,对本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杆秤的分类。
B.本文第⑥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杆秤的长度。
C.文章第⑤段运用引资料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严谨地说明了作为衡器,杆秤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D.文章第⑨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永康杆秤制造业之盛,形成杆秤产业区。
【3】对最后一段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
B.内容上:揭示了杆秤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值得人们重视和保护。
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语双关,画龙点睛,深化中心。
D.告诉我们,20世纪90年代,衡器逐步电子化,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的杆秤渐处于被时代淘汰的境地。
9、题二:我读懂了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