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所以,不要让互联网成为法外之地、失信之所。②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③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的空间。④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⑤要让网络空间充满信任、积极健康,才能使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⑥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

A.②④⑥⑤③① B.②⑥④③①⑤

C.②③④①⑤⑥ D.③②①⑥④⑤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撼             眼眶       枯燥       销声匿绩

B.踊跃             晦暗       辨论       人情世故

C.皎洁             怠慢       怅惘       不解之谜

D.严峻             雾霭       战粟       戛然而止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青直且不易于被风吹散。

B.“阴”,与“阳”相对,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C.《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史事。

D.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负隅顽抗的敌人终于投降,战士们轻歌曼舞的欢庆胜利。

B.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历历在目的浮现在眼前。

C.陈老师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和不修边幅

D.滨河两岸景色宜人,清澈的沂河水川流不息,岸边休闲的人们倍感惬意。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1请从修辞角度对“晚云含雨却低徊”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第三、四两句展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背诵

(1)   。《长歌行》

(2)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造化钟神秀,   。《望岳》

(4)感时花溅泪,   。《春望》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8)透过《望岳》中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表现乡愁的的诗句: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

当黄胡子押送兵押着朱赫来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朱赫来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朱赫来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那个押送兵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

【1】请简要概括文中“接下来发生的”是一件什么事。

【2】选文划线句子体现了保尔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汪曾祺的《炒米和焦屑》,完成下面小题。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在孩子眼里,装在坛子里的炒米是一粒粒充满诱惑的珍珠。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煳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⑦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⑧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⑨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有删改)

【1】文章开篇引用了《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四川“炒米糖开水”与家乡高邮的炒米进行对比,凸显食物的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到张仲陶先生,主要是为了刻画出他学识渊博、算卦准、保护弱小的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张先生的崇拜之情。

C.文中作者在讲述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时,多用口语化,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交代了它们的社会性,增强了文章的年代感。

【3】请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孩子眼里,装在坛子里的炒米是一粒粒充满诱惑的珍珠。(修辞手法角度)

(2)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瓢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人物描写角度)

【4】文章标题为“炒米和焦屑”,但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炒米,用于焦屑的笔墨相对较少,因此有人认为,可以将标题改为“炒米”,你认为呢?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5】请分析本文第⑦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作用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1)相同点: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2)不同点: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凡人风采”专刊,设置了“良师益友”“兄弟姐妹”“父母双亲”“普通人物”四个栏目。请你写一篇人物小传或回忆性散文,向文学社的其中一个栏目投稿。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若要涉及,请用字母或称谓代替,例如小D、李老师、s校。

写作助手:①小传是略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要叙述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②通过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③借鉴课文,运用先抑后扬、比喻、夸张、对比、铺陈、白描等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