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代表作。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D.《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文中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

B.《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实在标致极了。”(漂亮)

C.《回忆我的母亲》:“母亲是个好劳动。”(劳动的好手)

D.《三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国画传统题材中,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大师善于画虾,他们的画作曲尽其妙,各得风流,形成了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B.在八年级组织的语文考试中,部分学生答卷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们心急如焚,而学生却对这些问题不以为然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作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B.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C.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反复斟酌,避免断章取义

D.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暝,傍晚。②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亦自指。

【1】请从写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颔联。

【2】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3)《长歌行》中告诫我们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气的两句是:

     

(4)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他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

B.彭德怀大公无私,除了两套统一发放的红军军装,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C.通过面对面地交谈,贺龙的好口才给斯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周恩来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

【2】在《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小白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专题探究,下面是他整理的“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部分材料,请帮他完善相关的内容。

红军将领

参加革命的原因

彭德怀

①童年时母亲去世,不受祖母、父亲疼爱,九岁离家闯荡社会,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②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带领农民攻打饥荒时不肯平价卖米给农民的地主,之后只得逃命,后去参军。

周恩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灰尘

朱成玉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对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选自《当代青年)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被“教悔”→__________获“奖励”→ 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体会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不可回收:

3简要概括老人为什么要“惩罚”和“奖励”我。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作者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谈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⑵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⑶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