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听了老艺术家们演唱的经典曲目——《我和我的祖国》,不由得触目伤怀

B.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才思敏捷、大言不惭,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奋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评论一篇文章总是着眼于思想性、政治性,本也无懈可击,但如果认为文章的艺术特色、语言运用技巧全然无足轻重,不值一提,这就不对了。

B. 明代传奇《牡丹亭·游园》妙化名句、成语,曲词华丽秀美、曲雅奇巧,极富艺术感染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C. 他们行云流水的歌声引来阵阵掌声。

D. 我们遇到困难不能优柔寡断,要果断面对,迎难而上。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B. 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2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

C.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D. 成都市规划局、市发改委等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新举措,发展了“东进”、 “西控”、“南拓”、“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的新蓝图。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高楼上看,马路上的车小得像蚂蚁一样。”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倒装句和感叹句。

C.“我的祖父是一个标本似的农民”一句的主干是“祖父是农民”。

D.“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一句中,“用手”“轻轻地”作状语。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词鉴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城阙辅三秦”意思是三秦辅卫着长安。

B.“望”把目光从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蜀州,充满深情厚谊,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C.同为“宦游人”,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D.“天涯若比邻”,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4)人在青少年时不努力,到了老年只能悲伤叹息了,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用《长歌行》中的句子填空)

(5)默写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傅雷家书》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港珠澳大桥通车了,它都用到了哪些顶尖科技?

今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

它连接了珠江口东岸的香港和珠江口西岸的珠海、澳门,将整个珠三角的经济融为一体。它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没有之一。其著名的沉管隧道长达6.75公里,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从筹备到建成,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14年,过程中攻克了无数个世界级难题,打破了无数个世界纪录,是当之无愧的世纪工程。在它建成通车的历史性时刻,让我们共同回顾港珠澳大桥的那些惊世骇俗之处。

有桥有隧,大桥为何如此设计?

港珠澳大桥并不是一座严格意义上的“桥”,而是一个桥梁与隧道的组合体。整个工程在海中全长35公里,其中有29公里是桥,6公里则是隧道。在桥梁与隧道之间,通过珠江口伶仃洋南北两侧的两个离岸人工岛进行连接,而港珠澳大桥的难度也正来源于此。

那么,港珠澳大桥究竟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

这主要是考虑到了船只的通航问题。

广州港是世界著名的繁忙大港,每天都有上万艘船只穿过港珠澳大桥所处的伶仃洋进出广州港,其中不乏有许多万吨巨轮。这些巨轮体积大、吃水深,如果大桥全部修建成水面以上的桥,那么这些船只很难从桥下通行,还容易与桥墩相撞。因此,必须有一段净空的航道供巨轮通行,也就是必须有一段海底隧道。

然而海底隧道的建设成本惊人。如果整个35公里的公路全部修成隧道,不仅经济上不可接受,消防、运行等等问题都难以解决。因此,半桥半隧成为了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案。桥隧转换的关键在于人工岛。修建人工岛可不仅仅是用海底的泥沙堆砌一座岛出来,这座岛必须能够对抗方向不定的洋流和海风。如果没有结实的加固,必然一冲即散。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造价高达131亿元,为了保持稳固,工程采用了120个直径22米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的岛壁,单体重达500吨,其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人工岛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及观光功能于一体,岛上还设计了中华白海豚观赏区和海上观景平台。

海底沉管隧道如何保证120年滴水不漏?

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压能力很强,但受到拉力就很容易开裂。在陆地上,绝大多数的混凝土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并不影响结构的性能。但在海洋工程,尤其是海底隧道中,这样的裂缝是不可以存在的。一旦产生裂缝,含盐的海水就会渗入混凝土内部进一步腐蚀钢筋和混凝土,进而扩大裂缝,最终导致漏水,乃至产生结构安全问题。因此,沉管隧道使用了一种抗渗性能很强的混凝土,它的微观结构非常致密,有害离子很难直接渗入。隧道壁内部的钢筋笼也十分密集,配筋率远超一般的建筑结构,这些密布的钢筋起到了极强的约束作用,严格限制了混凝土的宏观开裂以及微观裂缝的扩展。

为了避免沉管段之间的缝隙发生漏水,在沉管的节段和节段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厚厚的橡胶垫来弥合缝隙。在沉管内部沿纵向设置有许多贯通的预应力钢筋,当预应力钢筋张拉后,它们就像是一束强力橡皮筋,将沉管紧紧地绑扎在一起,不留一丝缝隙。这样,沉管内部与外部就被严格地隔离开来。

然而,海洋中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纷乱错杂的洋流、变化的海底地质环境仍然可能会对沉管隧道造成破坏。为了保护沉管的稳定性,海底隧道的大部分都是被掩埋在伶仃洋的淤泥之中的。

在施工中,工程部先将海底深厚而松软的淤泥清理到了一边,并在沉管的基床底部铺设2-3米厚的块石,制成一种坚固的复合地基。它可以让沉管的沉降值缩小到10厘米以内,杜绝因海底沉降导致的渗水。

在沉管铺设好之后,还要在两侧及上部回填碎石。之前被清到一边的淤泥也会很快随着洋流重新淤积到隧道上方,对隧道形成保护。这样一来,海中的风浪就完全侵蚀不到隧道了。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最著名的是它的沉管隧道,是我国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B.广州港是世界著名的繁忙大港,每天穿过港珠澳大桥所处的伶仃洋进出广州港的都是万吨巨轮。

C.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使用的混凝土、隧道壁内部的钢筋笼的配筋率,都与一般陆地上所使用的标准严格一致。

D.海底深厚而松软的淤泥,对于沉管隧道来说是利弊合一的,利大于弊的关键在于工程部的合理设计和施工。

2第②段划线句“它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没有之一”中,“没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谈谈理由。

原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造价高达131亿元,为了保持稳固,工程采用了120个直径22米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的岛壁、单体重达500吨,其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

改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遭价高昂,为了保持稳固,工程采用了多个大直径的钢圆筒围成人工岛的岛壁,单体十分沉重,其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底沉管隧道如何保证120年滴水不漏?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1)_______,让我铭记在心

补全题目,然后作文。6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