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但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而且兴趣广泛,文艺体育各方面首屈一指。
B.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
C.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应该_____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
(3)如梦初醒的观众用____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地赞赏。
(4)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_____的一幕出现了。
A.感谢 感激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B.感激 感谢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C.感谢 感激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D.感激 感谢 惊心动魄 震耳欲聋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是近代 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 下,精神上迂腐不 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 所吞噬的悲惨形象。
B.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作品中,作者始 终没有说过一句褒贬 爱憎的话,它让讽刺对象的形象、行为、内心因范进中举而产生自我矛盾,丑 态百出,从而淋漓尽
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们的病态心理。
C.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散文《窗》,之 所以产生出如此艺术效果,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欧·亨 利式笔法”,即“意料之外,情理之 中”而且也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辩证艺术。
D. 读《散步》这篇散文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 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 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B.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C. 第六句中“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
【2】请说说“黄金台”典故的含义和诗中化用“黄金台”典故的用意。
6、古诗词名句填写。
(1)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2)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4)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打祝家庄”是梁山义军所进行的所有正规大战中的第一场,三打各不相同,环环紧扣,精彩异常。这三打,打出了水浒英雄的气概,迎来了代表了梁山事业的第一个高潮。
B.“三次招安”: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宋江撕碎招安诏书。朝廷又派童贯攻打梁山。山寨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后宋江三败高俅并活捉上山,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后燕青通过高俅求得徽宗下诏,梁山好汉得以招安。
C.“三败高俅”梁山英雄被招安前的最后一场大战,不但标志着梁山事业到达了最辉煌的顶峰,也是水浒英雄们由聚到散、由盛转衰的序曲,正是由于这场大战,朝廷不得不使出招安的手段,变剿为抚,从而使水浒英雄走上了反剿田虎、王庆、方腊的道路,最后落得损兵折将、星流云散的悲剧结局。
D.“三山聚义打青州”是大破连环马的继续,不仅使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三山的英雄好汉来到了梁山,而且由此引来了史进、朱武、陈达、杨春等更多的江湖好汉,从而使梁山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8、阅读
父与女(张秀亚)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忽地一把拉住了我:“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我那围巾上,自父亲颈际带来的雪花,开始消融。我那双手,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⑫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有删改)
【1】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做简要的赏析。
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4】文章开头说“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让作者终生难忘?文章结尾作者珍藏这条“黑毛绳的围巾”的举动又有什么作用?
【5】在我们青春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
9、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战胜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如果写成记叙文,要有细节;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