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刘禹锡——唐朝——诗人
B.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演讲词——诗人
C. 《登勃朗峰》——马克·吐温——游记——美国
D. 《回延安》——贺敬之——诗歌——诗人、剧作家
2、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B.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阳光
C. 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控制
D.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国:国都
3、下列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进了腊月门儿,陵城的街头年味儿潜( )滋暗长,越来越浓。商家开始张灯结cǎi(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 ),一个个都器宇轩昂,容光huàn( )发。
A.qián 彩 zhǒng 焕
B.qiǎn 采 zhǒng 涣
C.qián 彩 zhòng 涣
D.qiǎn 彩 zhǒng 焕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②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③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④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⑤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A.④①③②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①④②⑤
D.④①⑤②③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的_________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_________、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
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
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
6、名句填空。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作者见到了______。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8、拓展阅读
陕北秧歌
张亚宁
①忽听铿锵的锣鼓声从天而降,似千军阔步前行,有排山倒海之势;似众仙齐奏鼓乐,有醉人的天籁之音;又似万马奔腾,有激越大地之威。
②惊叹是什么如此振奋人心。循声望去——蜚声海内外的陕北秧歌扭得正欢。
③你瞧,七八个剽悍的陕北汉子打着红边牛皮鼓,拍着大小铜镲,敲着小铜锣……呵,中年伞头手中的大花伞犹如旋转的螺旋桨,十字步扭得天旋地转。哦,一群英俊的后生和俊俏的姑娘踏着鼓点,个个生龙活虎,活灵活现……哦,已一把年纪的老大爷老大娘也不甘示弱,与小伙姑娘媲美,摇着、扭着、跳着……
④仔细听,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鼓点你扭头看去,乐队的汉子们忘乎所以,恨不得把那个红边鼓敲碎,巴不得把那把铜唢呐吹破,真想把那大小铜镲拍烂,一心想把那小铜锣击个窟窿……闭上眼睛,静心地听。时而粗犷奔放,能使河流为之激扬动荡;时而稳步柔美,能使无数人为之心醉;时而缓和细腻,能使大地为之倾倒。
⑤仔细看,一群男女老少扭起来了。排是排,行是行。一会儿排成“龙摆尾”;一会儿犹如“梅花盛开”;一会儿好像“老虎扬尾”;一会儿胜似“大灯笼”;一会儿能比得过大姑娘的长辫子;一会儿好像一朵朵枣花……红与绿的扇子在姑娘们手中飞起来转起来,红与绿的丝带飘起来,观者不仅是眼花缭乱,而是眼神跟着扇子起落,不知道最后的眼神落在何方。花折伞在后生们手中撑起来舞起来,撑起时,似乎要直穿云霄,舞起时,犹如飞轮旋转。手、脚、头,全部是活的,真是眼光不知道放在哪里。放在哪里都是恰到好处的。
⑥一声惊吼,两只水船上场了,像在水中一样,轻飘飘地游来游去。坐在船舱里俊俏的姑娘唱道:“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几十几道弯里几十几条船……”这边声音一落,那边的艄公接着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里九十九只船……”酸酸的唱曲惹得人心里暖暖的,你瞧那些小孩子,被架在父亲或者爷爷的肩膀上,笑着,鼓着掌。你看看,那群帅气的小伙子,捧腹大笑……
⑦忽然,两只威风凛凛的雄狮不知从何方而出,摇着脑袋,摆着身子,张着血盆大口,或凭空后仰翻滚,或高台俯卧衔球,或单狮走桩,或双狮争戏,或扮鬼脸。起势、奋起、迎宾、施礼、惊跃、酣睡、道谢,将威武之狮的喜、怒、哀、乐之状舞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时间,场内场外一只只眼睛齐聚在威武的狮子身边,整个场里凝寂一般。一个转身,狮子落地,场内场外齐声欢腾,掌声、喝彩声震荡着天空,老太太的两颗门牙差点飞落出来,歪着脖颈双手慌忙捂住。
⑧随即,一系列小节目开幕了。一群孩子戴着可爱的头盔,摇摇摆摆,可爱至极;跑驴背上的姑娘们时不时做个鬼脸,让你笑弯腰;一首首酸曲、一折折小戏、一个个滑稽小品……男女老少目不暇接。
⑨这就是陕北人死了都要扭的秧歌,独具特色的陕北秧歌。
【1】仔细阅读⑥⑦两段,请仿照示例进行概括。
【示例】第⑤段:扭动的男女老少,飞舞的彩扇;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以“铿锵的锣鼓声”开头,有什么用意?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陕北秧歌分为“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形式。队员无定数,只要喜爱扭秧歌,谁都可以进入。“踢场子”主要就是表演小节目,由过去的扳“水船”、踩“高跷”等发展到现在把陕北道情、双人舞蹈、地方小戏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形式。据此可以推断,第⑤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第⑥段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绘场面时,多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任找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9、作文。
题目:校园秋景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