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退(kuì) (qiào) (pài)   渡长江(héng)

B.(jiān (zhòng)   (shà)   息敛声(bǐng

C.(hàn   (fàn)   (sài)   然不惊(qiǎo)

D.(xiào)   (qíng) (juàn) 精竭虑(dān)

2、对下面语段中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溪流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②正因为要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③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金属般的声响;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幽潭之中,便有了自己不可测的深沉。

A. 第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溪流的“宣告”显示了它勇往直前的坚定决心。

B. 第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艰辛的步伐”强调了前进路途中的坎坷不平。

C. 第③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摹了溪流欢快流淌时喧嚣的声音和优雅的姿态。

D. 第③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展现了溪流历经种种磨难依然坚忍、乐观的精神。

 

3、下面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虫记》是美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文学巨著。

B.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深入延安根据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以及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老百姓。

C.《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D.《昆虫记》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写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略无处(同“缺”,空隙、缺口);素绿潭(急流)。

B.飞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正午)。

C.夏水陵(冲上、漫上);清峻茂(茂盛)。

D.沿阻绝(逆流而上);清倒影(回旋)。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蒹葭》,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为,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 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为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2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积累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关雎》)

(3)____________,白露未已。(《蒹葭》)

(4)____________,在城阙兮。(《子衿》)

(5)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6)芳草鲜美,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在分别时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运用双关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无人引荐做官,不能为国效力而内心羞愧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选文中的“他”指的是?结合原文和选文内容说说你对他的革命经历有何了解?

2书中讲述的“红小鬼”的故事虽然篇幅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联系你印象最深的其中一个情节,谈谈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爬山小记

原因

车停处,忽然就看见眼前高高的山冈上有一堵峭崖,上有铁索拉牵,悬一间亭庙凸现于高远的蓝天。那就是我们要去的风景点么?心魂立即被牵动了,跟着几个蹦跃的后生,我沿着山径往上爬。

路曲折地在丛生的怪石中盘旋,很陡。前后左右嶙峋的石块挤搡得人脚步踉跄。山石间,只要是稍存薄瘠红土的地方,就长满仙人掌。它们肥硕却明明暗暗长着毒刺的手,横七竖八地伸着,抢着和你相握,热情得令人生畏。当然,也有几株托举着三两个圆圆果实的仙人掌,像簪戴着稀世珠宝的贵妇,兀自矜持。那果实,当地人称为“仙桃”,都说味极美。

一转眼,同行的一对青年男女就爬进犬牙交错的乱石丛中去了。那里有几个“仙桃”已泛着成熟的微黄。女的采一片灌木的阔叶递给男的,男的就踮起脚,用叶片包住一枚果实,去拧去扯。一会儿,姑娘手中就有了四五个绿叶小包裹。仔细地撕去带绒刺的皮,他们开始吃了。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样子让人看了羡慕。

也许脚下的路,原本就是为了一试登山者心志的:越走越险,越走越陡,后来竟到了非得在石缝中爬行不可的程度。有几个人就向了山腰。那里,有着一条较好走的路。那一对青年男女却用眼睛互相鼓励着,没有易弦更辙,继续照直上攀。

何从何去?我犹豫着。

那男的手一扬,就朝我抛来了一个绿色包裹。仿照那对年轻人,撕去“仙桃”的皮,我把一行清晰的齿印留在手中黄软的果肉上,很快,从一种清幽淡远的甜香里,我咀嚼出了那年轻男子的意思。是的,这是一种无声的召唤,召唤我对自己进行一次挑战。吃完“仙桃”,我咬咬牙,加快了攀爬。

那对年轻人忽然就不见了。眼前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有一道裂缝,幽情、阴沉、深邃。我探身细细窥视,发现里而竟有一条通道,只是更狭窄、更险,消不留心,就会碰得鼻青脸肿,甚至摔断腰腿。

这时返身,还来得及,我不禁又犹豫了。

可是,从模糊着得见的、有两个匍匐蠕动的人影的岩缝深处,隐隐传来了嘻嘻的笑声。那对年轻人,又用他们自信的快乐揶揄我的怯懦了。无奈,我只好依样卧倒,沿着岩石洞穴向前蛇行。

对于真正的登山探险者来说,这也许仅仅算得上一种小儿科似的演练,但对于我这样长年伏案工作的人,生活确实在这里铲除了它平庸的覆盖层,而显现出了一种奇险。我是一朵柔韧的云吗?依着石缝的宽度、高度变化着存在的形态:我是一种黏稠的汁液吗?顺着石缝的坎坷曲折缓缓地流淌。有时候,我要像一只吊桶,晃晃荡荡把自己往深处放:有时候,我又要像一抹火苗,忽悠忽使自己向高处蹿,我是重温了自己的敏捷和矫健了。我觉得自己又步入了青春的时光。

我终于穿越最后一道险阻,重见了朗朗阳光、碧碧晴空。我不禁纵声大笑。笑声,从来没这么旷达、舒放。

这里是山的“腰眼”处,脚下的路,相对平展。前方,一堵峭崖,一间悬着的亭庙,依然缥缈;身后、一道深谷,仙人掌和怪石层叠交错,依然神秘。不远的草坪上,一棵大青树浓荫匝地。那对年轻人,早已挤挤挨挨地坐在一段裸露的树根上了。他们正在吃一枚先前宋到的“仙桃”。那小小的果实,很殷勤地在替他们传递彼此的吻痕。

此刻我又被一种清幽淡远的甜香盈满了,这是从那跋涉得到了升华的心庐里弥漫过来的吗?“感谢艰险!”这一定是回响在那对年轻人心中的一句话了。

在“美文推荐”阅读活动中,你和好友小丽一起阅读散文《爬山小记》。

【1】小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文中多处运用问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小丽做出解释。

【2】学校的《百合花》杂志正在征集作品,下设“奇思妙想”“美文美语”“小事蕴理”“写法指津”栏目,请将《爬山小记》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里,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写作。

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你以“ ,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少于500字。③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⑤字迹工整、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