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着重号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见到困难就退缩,终会一事无成。

C.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每次我向老师请教时,他都和颜悦色地给我解答。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明同学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走向了成功。

D.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微风轻拂,柳枝摇曳。缅怀时刻,伴随悠扬的乐曲《送别》,演员手捧发光柳枝,缓缓步入场地。漫天飞舞的柳絮,似离别愁绪,也是 生命的种子……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文章, 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 的主创团队。

A.延续     揭秘     独具匠心

B.继续     揭开     独具匠心

C.继续     揭秘     独一无二

D.延续     揭开     独一无二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乘务员和几位乘客的共同努力下,使火车上突然患病的乘客逐渐恢复了正常。

B.该慈善助学企业近年来捐资助学,帮助超过1000名左右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

C.为全面提升该路段的车辆运营环境,该地区进行了系列化的道路环境整治活动。

D.青岛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人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此行的目的。“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形单影只,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既写出山高路远,也表达出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流露出诗人内心轻松愉悦的心情。

C.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暗示了前线将士取得胜利,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失意的情绪已然消散,表达出诗人的达观。

D.全诗叙事与描写相结合,写出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边塞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诗歌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浑然一体。

【2】《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 锤炼,亦极自然。”请品析“直”“圆”二字的精妙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坻。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的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

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才只是8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到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了。

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了我的时候。他在童年时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名)的《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

2除选文中提到的内容,请再从原著中举出与彭德怀有关的三件事。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为了满足一些外来客商的特殊需求,还出现了“邸店”,“邸店”除了为客商提供食宿服务,还可以提供空间来储存货物,以便进行商业贸易。南朝谢灵运在《游南亭》中说:“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这是“旅馆”一词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旅馆”一词的“知识产权”就此归属南北朝。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3】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旅馆业的发展史。行文中多次引用诗文,有何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绽放的不止是花儿,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

请你以“绽放”为话题,在任务A、B、C中选一个任务,自拟题目,完成写作。

任务A:讲述有关“绽放”的经历,诉说“绽放”给你带来的感受,写一篇叙事类文章。

任务B:今年6月,我们即将迎来深圳市2021年初二生物与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在这样一场大考面前,不少同学、家长感到焦虑。请从同学、家长中选择一个对象,围绕“绽放”这个话题,写一封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的情绪。

任务C: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命途多舛,历经波折仅保留了一个欲绽的花苞,关于这朵花苞的最终命运,课文没有交待。请你发挥合理想象,续写《一棵小桃树》的结局,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①根据自选的任务,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将对应的选项用2B铅笔涂黑。②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得套作。③不少于6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