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差(chāi)使 荒谬(miù) 俨然(yǎn) 锐不可当(dǎng)
B. 蹒(pán)跚 拂晓(fú) 绥靖(suí) 惟妙惟肖(xiào)
C. 寒噤(jìn) 惊骇(hài) 提防(tí) 相行见绌(chù)
D. 歼灭(jiān) 狼籍(jí) 溃退(kuì) 蹿了一蹿(cuān)
2、下列对文章关联的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故乡的食物》《我的家乡》等。
B.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背影》中塑造了一个慈父的形象,他的写景散文《荷塘月色》《绿》等也多脍炙人口。
C.《美丽的颜色》选自玛丽•居里的《居里夫人传》。
D.宋代散文家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寥寥数笔,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微妙的心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B. 《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文中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C. 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D.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qī) 镌刻(juān) 密匝匝(zhā) 恹恹欲睡(yān)
B.蹒跚(pán shān) 辟邪(bì ) 停机坪(píng) 坦荡如砥(dǐ)
C.仲裁(zhòng) 濒临(bīn ) 花骨朵(gǔ) 无边无垠(yíng)
D.慰藉(jiè) 倔强(qiáng) 罗布泊(pō) 潜滋暗长(qiǎn)
5、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磐音。
【1】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诗中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动衬静,使寂静的后禅院更为空寂,下列诗句中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7、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下列题目。
(1)《经典常谈》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 ___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 《__》,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书中具体阐述了“六书”的内容和起源。这里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和转注、__两种用字方法。
(2)班级开展以介绍“中国古代诗歌”为主题的活动,有人说,《经典畅谈》适合选择性阅读,你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吗?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篇目,说说你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备选篇目:《<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安塞路不好走,因为西川河弯弯曲曲,常常挡在路上,大小石头在波浪中出没,这可忙坏了司机的双手,时而换高挡时而换低挡,一个同行者喊道:“哎呀,快把人摇得散了架了!”
③一进入安塞地界,到处是五谷的气息:玉米的、谷子的、糜子的、小麻的、黄豆的、豌豆的,还有地椒的气息、羊的气息。地椒是这里和志丹、吴起一带独有的一种香味浓郁的野草,到处都是。
④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⑤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⑥当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⑦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任县文化局副局长的贺玉堂,是一个已经在好几部电影中唱过歌的著名民歌手,他在他的办公窑洞,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⑧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⑨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⑩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⑪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⑫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⑬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在石鲁笔下的火红高崖下,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⑭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⑮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1】文章以真武洞的浪漫故事开篇,有什么作用?
【2】围绕“安塞腰鼓”,“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请完成下列填空。
看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我”被镇住→文化局副局长找腰鼓手给“我”表演,①___→看小朋友们打腰鼓,②___
【3】下列[甲][乙]两个句子都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试从语言的角度赏析它们的异同之处。
句子 | 赏析 |
[甲]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桃花鼓声安塞》 | ①相同点:______ ②不同点:______ |
[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 |
【4】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文章结尾写道:“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某种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成长的作用。
9、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请你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