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潺潺chán 糜子mí 晦暗huì 斡旋wò
B. 行辈háng 眼眶kuāng 冗杂rǒng 锵然qiāng
C. 凫水fú 羁绊jī 静穆mù 白羊肚dù
D. 蓦然mò 欺侮wǔ 归省xǐng 骠勇piào
2、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渡河英雄”这一节中,林彪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同他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他们两人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B.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是向季邦。
C.斯诺在红军剧团看第二个节目是《丰收舞》,由剧社的十几个女孩子优美地演出。她们光着脚,穿着农民的衣裤和花背心,头上系着绸头巾,跳起舞来动作整齐优美。
D.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B. 《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 他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根据地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作而成的。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虚构性很强而文笔优美的报道性作品。
D.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主席是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所有苏区人民拥护他。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6、诗文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王绩《野望》)
(2)相顾无相识,____。(王绩《野望》)
(3)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月下飞天镜,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晓雾将歇,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8)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9)《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友共赏中庭月色,“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澄碧中竹影斑驳的幽静迷人夜景。
(10)落日受到诗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用“____,____”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旅途落日。
7、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节选,完成文后问题。
【文段一】
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
(1)以上文段用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为我们描绘了_______时期_________什么人)的群体风貌。
【文段二】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2)结合文段,谈谈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神兽“出笼”
①在临沂市博物馆众多“严肃”的文物中,有一件“神兽”靠“卖萌”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展品,其晶莹剔透,造型憨态可掬,收获了大批“粉丝”。
②“神兽”名为水晶兽,1972年12月出土于临沂市吴白庄村。它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特点:“大”是指年龄,水晶兽制作年代是东汉时期,约2000岁;“小”是指体形,仅有2.3厘米高,长为4厘米。“神兽”采用白水晶雕刻成一只俯卧小兽,缩颈拱背,四肢屈踞;腰部有打孔,应该是墓主人所佩戴的一件饰物。
③说到水晶兽的出身,可谓运气“爆棚”!水晶兽出土于临沂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墓主人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琅琊王。汉人一向讲究“视死如视生”,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盛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贵族阶级厚葬成风。但这个墓早年多次被盗,除了不方便搬运的画像石,所剩无几。1972年,临沂市考古人员对吴白庄汉画像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完墓中仅存的钱币、残损陶器等文物,在最后筛土时,才发现了躺在盗洞中的小“神兽”。所以,大家一致推测,可能因为水晶兽太小,落入土中没有被盗墓者察觉,才躲过一劫。
④作为文物界的小网红,水晶兽的“吸粉”能力和它的超高颜值是分不开的,这首先归功于它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水晶,属贵重矿石,产量较少。中国对水晶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水晶得名“水玉”,因为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都对水晶有过描写。
⑤另一珍贵之处在于“汉八刀”。“汉八刀”是后人对汉代玉石雕刻精湛技艺的专有称谓。汉代雕刻的玉琀,其刀法简洁、粗犷、有力。汉代时期,雕塑以寓意性见长。它的创作,总寄托着创作主体的某种观念和意趣。作为一种文化造像,雕塑更具有审美性、艺术性,更能反映特定民族和时代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审美文化形态上,它表现出一种“大美”的气象。“大美”者,博大、壮大之美。水晶兽虽形体不大,但通体晶莹剔透,亦虎亦狮,弓背卧踞,以极其洗练的刀法雕刻出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四肢和尾部,栩栩如生。
⑥另外,水晶兽的走红也有吉祥寓意的加持。细数汉代文物,不难发现汉代先民习惯把自己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子嗣延绵等美好的愿望寄予各种奇禽瑞兽之上。两汉时期,由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精神的振奋,造型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除了写实的具体形象外,当时石雕艺匠的创作思维受到中国正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国的原始“图腾”崇拜、道教、儒学的各种教义、学说等,出现了神瑞化的装饰,狮生双翼、身带云火等,使得各种瑞兽的形象能上天,能驱妖除魔,可以战胜一切,实现人们美好的愿望。东汉时期玉石雕刻的瑞兽形象就是这一时期神学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当时人们认为只要能“羽化”或乘上瑞兽,便可升天成仙。
⑦仔细看水晶兽的腰部,有一个小孔可以挂在身上。想必,这件水晶兽就是琅琊王的辟邪、祈福之物吧。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晶兽制作年代是东汉时期,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特点:“大”是指年龄2000岁,“小”是指体形。
B.水晶兽之所以没有被盗墓者盗取,是因为其石质、表面灰暗的颜色而不被盗墓者注意。
C.水晶兽非常珍贵的一个原因是它体现着秦汉时期“汉八刀”雕刻的精湛技艺,表现出一种“大美”的气象。
D.水晶兽造型艺术除了写实的具体形象外,也有长生不老、子嗣延绵等吉祥寓意的加持。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神兽”采用白水晶雕刻成一只俯卧小兽,缩颈拱背,四肢屈踞;腰部有打孔,应该是墓主人所佩戴的一件饰物。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都对水晶有过描写。
9、漆黑的夜晚因璀璨的繁星而精彩,光秃秃的大山因翠绿的树林而精彩,凄凉的沙漠因甘甜的雨水而精彩,棕色的大树因嫩绿的树叶而精彩。你的生活因什么而精彩呢?
请以《生活因_____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不少于500字;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