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D.“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2、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
B.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
C.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D.小张个子高高,仪表堂堂,在全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沉(chén) 隘口( ài ) 山巅(diān ) 五行缺土(hánɡ)
B.疲倦( pí ) 遮蔽(zhē ) 阴晦( huì ) 拯救老树(zhěnɡ)
C.潮汛(xùn ) 嗤笑(chī ) 折本( shé ) 首当其冲(chōnɡ)
D.茶卤( lǔ ) 掺杂(chān) 撅断( juē ) 泰然处之( chǔ )
4、请给下列句子排序,文中横线上正确的序号是( )。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皎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______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①晶莹剔透的品质 ②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 ③飘逸脱尘的气韵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词中通过哪些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哀愁?
【2】“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这一句好在哪里?
6、默写句子。
①《野望》: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②《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③《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④《龟虽寿》: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⑤《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赠从弟》: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⑦《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与朱元思书》中侧面烘托江水澄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经历印证了“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8、藤野先生(节选)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
【2】“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和“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句中的“他们”分别指代谁?
【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其原因是什么?
【4】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认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作文。
看山水,看见自然的美丽;看社会,看见世事的百态;看生活,看见人情的冷暖;看人物,看见人品的不同……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书写工整,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