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震撼             眼眶       枯燥       销声匿绩

B.踊跃             晦暗       辨论       人情世故

C.皎洁             怠慢       怅惘       不解之谜

D.严峻             雾霭       战粟       戛然而止

2、表述有误的一项(     

A.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从民间词发展到文人词后,词作为“娱宾遣兴”、侑酒助乐的艳曲,逐渐在韵文文学中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

B.“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中“给我”是状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一张”都是定语,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他拣椅子。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共305篇,又称“史三百”,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工笔用笔工整注意细部描绘,工笔和写意都是国画的画法;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了说明。

B. 《苏州园林》先总体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全文按先总后分的顺序进行说明。

C. 《桥之美》揭示了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D. 《故宫博物院》大体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由东到西逐次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4、下面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天簌     消声匿迹     污篾     自圆其说

B.复盖     分崩离析     严竣     不知所措

C.迁徙     光明正大     推崇     相辅相成

D.彷徨     曲径通幽     决择     格物至知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代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开合顿挫,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一帜,是送别诗的名作。

B.首联对仗极工整,先写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又巧用“望”字远连秦蜀,使读者视野开阔。

C.颔联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自己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显现他们的深情厚谊。

D.尾联继续紧扣“离别”,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情感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诗文默写。

1开轩面场圃,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谁道人生无再少?  

4   ,衣冠简朴古风存。

5塞下秋来风景异,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似与游者相乐。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的情怀。

9生活中遇到困境怎么办?陆游在《游山西村》里智慧地告诉我们: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傅雷家书》,完成小题。

【1】填空:《傅雷家书》是傅雷通过书信,对居住海外的长子傅聪的( )( )进行悉心指导。对于如何教育孩子,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是第一位的。在信中,傅雷常以( )为例,教导儿子: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有错误的两项是(     )(     

A.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B.傅雷在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戏剧,谈音乐作品,谈体育运动,谈写作方法,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C.面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同时激励儿子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不能丧失自知之明,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D.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E.傅雷与儿子傅聪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3】傅聪的母亲朱梅馥也令人印象深刻。从她写给儿子的信和傅雷的描述中可见,请简述其人物形象。

【4】阅读傅雷: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阅读变得更加重要。这是一种有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些方式阅读?(列出两种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组织“我们的互联网”综合性学习,小穗参与其中的“网络词语小研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语言文字周报》每年评选“十大网络流行语”,以下网络词语选自该榜单2022年、2023年数据。

“冤种”,最初是一些东北的博主用此口头语自嘲。

“公主,请……”,源自某短视频平台博主的一个创作。视频里,一位父亲用粉色电瓶车接女儿,女儿要求父亲说一句“公主,请上车”才肯上车,结果父亲觉得是无理取闹,独自骑着电瓶车就走了。

“团长”,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无偿组织团购和分发生活物资,被亲切地称为“团长”。

“刺客”,指一些外表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

“特种兵旅游”,暗示这种旅游方式的“极限挑战”特性,就像特种兵需要在严峻的环境下完成军事任务,“特种兵旅游”要快速、高效地完成旅游打卡的任务。

(整理自光明网)

材料二:

2023年初,中国青年报社对1217名青年进行一项关于网络词语的调查。受访青年中,00后占29.3%,90后占50.0%,80后占20.6%。男性占39.3%,女性占60.7%。“你在哪些情况下不喜欢网络流行语?”60.8%的受访青年指出是不分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获选率最高。以下是更多调查数据。

表1 你在什么场景使用网络词语?

调侃生活

发泄情绪

拉近关系

活跃气氛

凑热闹

跟别人一起

怕跟不上流行

懒得过脑子又必须表态

不想好好说话、叛逆一下

61.5%

45.2%

42.0%

33.2%

28.5%

18.8%

表2 你对网络词语的流行怎么看?

反映出大众对语言的宽容度变高

体现了自嘲娱乐的心态

网络时代需要更加精简浅层的表达

大众对流行文化的盲目跟风

缺少文化积淀

61.1%

60.6%

47.1%

37.6%

20.9%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网络词语产生常见途径有以下几种:

1.旧词新解

所谓旧词新解就是这个词原本就存在,但是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语音改用

第一,方言影响。有时用方言中的语音来替代普通话中的语音会产生新鲜感,所以此类网络词语受到网民的欢迎。

第二,误写正用。拼音输入法默认排名第一的词语往往被想当然地输入。有些网民为了表达上的求新求异,甚至刻意创造了很多类似的谐音词,如用“驴友”谐音“旅友”。

第三,语音连读。如“这样子”念得比较快听起来像“酱紫”。既符合网民语言表达的浅显化,又显示出网络语言的流行时尚。

3.网络环境影响

广为人知的“雷人”等词就是来自网络时事新闻或网友对其的评论。

(整理自学术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

材料四: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过界了,很多青少年不分场合地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在需要使用书面语的时候,或者在进行严肃性问题讨论时,也夹杂着网络流行语。有研究认为,在书面表达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之时,过度“玩梗”不仅会破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与丰富性,也会对文本理解能力、人文素养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而当“玩梗”玩成一种习惯,网络用语自带的戏谑、夸张等风格还可能导致青少年儿童在自我表达、价值取向上剑走偏锋,给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另外,此起彼伏的“网梗”实际源自无穷无尽的网络空间。倘若青少年儿童过度沉迷其间,致力于成为造梗玩梗的“弄潮儿”,可能会在理解力、自制力尚未达标的年纪就早早卷入娱乐文化、游戏世界的浪潮,为个人的成长之路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前不久,国家网信部门已经针对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等突出问题开展了重点整治。相比之下,学校和家庭更需要为孩子合力打造规范文明、向上向善的语言环境。一方面,需要在同孩子的探讨中,一起对形形色色的“网梗”做好“阅读理解”、正误判断;另一方面,更要为孩子积极推荐适龄的口语和阅读素材,树立起“谈吐得体”的正面榜样,通过明辨是非好坏的自我判断,培养对于“网络烂梗”的“免疫力”。青少年自身也需要有所为。例如,多读纸质书少看短视频,创造默读和静观的主动思考空间;读原著,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再输出”的知识冲动,促进文字思想。并且,戒除对网络词语的依赖,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有意识地用“生活语言”替代那些脱口而出的“魔性语言”。

(整理自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网)

【1】小穗对材料二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受访青年中男性占比低于女性,这或会影响调查结果。

B.青年了解网络词语的途径不少,但大都是线上的途径。

C.青年们使用网络词语的场景大都是很正式的社交场合。

D.有些青年对网络词语的流行现象持有不太认可的态度。

【2】小穗根据材料,判断了几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所列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不包含“误写正用”“语音连读”。

B.“冤种”一词来自一些东北博主,故其产生途径应该是“方言影响”。

C.“公主,请……”源自网络视频,产生途径应该是“网络环境影响”。

D.“团长”、“刺客”这两个网络词语的产生途径应该属于不同的类型。

【3】小穗根据材料,梳理了网络词语流行的问题与对策,其中恰当的一项是(     

A.当前网络词语流行的问题,就在于青少年儿童越界、过度使用网络词语。

B.过度使用网络词语,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语言、心理等多方面负面影响。

C.相较学校和家庭为未成年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网信部门的整治更为重要。

D.青少年不应当使用网络词语,需多看纸质书,多以完整的文字表情达意。

【4】搜集资料是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请结合小穗的做法,为同学们提炼出围绕现象搜集资料的具体策略。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慢慢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