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诈骗团伙自以为干得天衣无缝,不料72小时之内,警察就将他们缉拿归案。
B.故宫最近展出的玉雕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之。
C.敦煌莫高窟向游人开放以后,参观的人接踵而至。
D.叙利亚问题尚未解决,朝鲜核试验风云再起,国际形势真是目眩神迷。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鳞竟跃 藻荇交横 沿溯阻绝 重岩叠嶂
B.和颜悦色 筋疲力尽 郁郁寡欢 微不足到
C.器宇轩昂 藏污纳垢 诚惶诚恐 意趣盎然
D.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节衣缩食 催枯拉朽
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风光是值得保护的自然遗产。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景色;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围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展现了富春江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
B.工匠们独具匠心的作品是值得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石拱桥》中,茅以昇将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对比,否定了只注重形式美的卢沟桥,赞颂了结构坚固的赵州桥;《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C.经典画作和著作是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梦回繁华》一文按逻辑顺序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地向我们全面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D.优秀的品质是值得传承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优秀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真诚的感激;《白杨礼赞》一文,运用象征的手法,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和意志。
4、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B.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豆蔻年华,要敢于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C. 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之难明真相。
D. 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乡村风光宜人,真有如沐春风之感。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苏秀道中
[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①,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②。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③心!
[注]①霖:一连数日的大雨。②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③望岁:盼望丰收年成。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夜晚下雨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形成鲜明对比,细微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喜悦。
B.颔联形象地道出了诗人盼雨的心情,也隐隐表达出自己的喜雨不单单是因为大雨赶走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C.颈联仍写喜雨,前一句是诗人的想象,说明自己喜雨,是因为这场及时雨,使秋收有望;后一句以听雨打桐叶,寄托自己欣喜的心情。
D.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精神。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6、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永恒的主题。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再如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摹的江上月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若仙境,却又平添了几分乡愁。
7、名著阅读
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1)上面文段摘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于这部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五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对保尔走上革命道路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达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作品。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叙事和议论为主,也穿插了不少俄国的民间故事、宗教神话,增加了神秘感,吸引了读者兴趣。
(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保尔的形象特点,并从原著中另举一个能体现这两个特点的事例。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食之修行
①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是真正经历贫瘠的一代人。这贫瘠不仅来自文化,也来自食物。从我记事起,家庭的食物基本上是单一的。那时候的菜蔬没有施肥喷药,来自田野的谷米、菜蔬、水果也是我们古老的祖先所品尝过的,鸡鸭之肉是靠家禽们自然生长而供人类享用的。所以,在那个年代,我们吃的食物品类不多,但每种食物都是在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光泽滋养后,成为我们的充饥之物,是原生态的、自然的。除了家里的食物,我们没有任何通向外在世界的可食之物——当然,孩子们可以偶尔闹一场恶作剧到果园去偷人间“仙果”。
②上世纪八十年代,街上的店铺多了起来,除了原来的百货公司,出现了五金店、服装店、糕点店……毫无疑问,在我生活的那座小县城,自我们看见糕点店的那天开始,味蕾中似乎就已飘忽过了一种甜品的味道……事实上,糕点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度很早就发明的一种民间和宫廷点心,在它细小的局部中充满着无数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尝精美的点心就像喝茶一样需要逢着好心情。我记得母亲给我们从乡下带来的一大箱米糕糖,那可能是我此生品尝过的最香甜的食品,我的舌尖上过了许多年后都还保持着它的原味一里边混合着麦芽花生的浆汁味,还有一种秘窖过的糖精的味道。
③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商品开始大量批发上市时,我们的命运也像商品一样开始辗转。我们已记不住饥饿史是怎样远离了我们。我从小县城来到了省城,在火车站看到了一节节货运,车厢中的食品。之后,是整个高速公路时代的降临。在今天的中国,即使你来到一座最为偏僻的乡寨,你也会在小卖部的窗口中发现可口可乐、红牛等饮料。食物可以从大城市被批发到县城乡镇,再到乡村小寨……
④时间穿梭而过,当二十一世纪突然拉开帷幕时,我们的食物已经发生了巨大蜕变。关于食物,我发现了两种食物文化的剧烈碰撞。
⑤在元阳梯田还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前,我曾在元阳梯田边的许多小村寨住过很长时间。我最喜欢到小镇的菜市场走一走,在里面我会惊喜地与许多在大城市根本不见踪影的瓜果野菜相遇,我还看到了用稻草捆绑起来的梯田鸭蛋……摆摊的都是当地的哈尼人,他们都身穿着自己用土布做成的民族服装。在这里的菜市街巷中,你会看到竹篮中待卖的活生生的鸡鸭,还有一只只黑乎乎的羊拴在旁边的石柱上……这是一个纯原生态的菜市场,偶尔路过此地的车辆会将车停在路边,将大量的蔬菜瓜果采购上车,采购者们个个满心欢喜——看得出来,他们终于在这个地球上最边远的一隅,发现了他们梦想中的那些食物。
⑥当大量的外来人采购当地的原生梯田红米、瓜果菜蔬时,我同时也发现了另一个全球化的现实——当地的孩子们一旦从大人们手里要到了零花钱,他们便跑着来到村里小卖部窗口买下饮料、辣条等食物。如果一旦细看这些人造的食物,你就会发现这些包装好看的塑料袋里的东西,充满着地下造假工厂脏乎乎的伪证。
⑦这是一个满天下都在力图挣钱的时代。钱,是纸币,也是黑心人的爪子——它无处不在的企图只是为了超速度地将这些伪劣产品换成纸币。令人可悲的是孩子们生长在原生态的村庄里,并不喜欢喝从树根下汲出的泉水,也不喜欢这里的青菜萝卜,他们盲目地追求着城里的孩子可食的东西,只是为了满足对味蕾的刺激——却不知道在这些非常便宜的食物及碳酸饮料中潜伏着可以破坏其身体的毒素。
⑧进入二十一世纪,表面上看,食物就像茂盛的向日葵般丰富而诱人。林立不尽的一座座大型超市尽可能地满足着俗世购物者的需求。尽管如此,在我的周围以及更大的区域内,有一些人对待食物,已经像对待心灵一样。他们的欲求,越是简单,越显洁净;愈是敬畏,愈见高远。
⑨当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寻找着自己的修行方式时,对于食物的追求同样也需要一种修行的理念。信仰,成为活着的空气。人之信仰朝向天空的那部分,可以模拟鸟的翅翼,当你的信仰在飞翔时,你可以遗忘全世界去寻找自己的色空世界——这色空可以装下云絮和琴弦。而当你的信仰垂向大地时,你必须学会在尘埃中呼吸并咀嚼来自土地的食物——这信仰是色香,也是菩提珠子环扣你手腕时出现的一条血脉激荡的路。
(文/海男,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简要概括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家庭中“单一”的食物的两个特点。
【2】结合④-⑥段的内容,说说“两种食物文化的剧烈碰撞”具体指的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请具体分析第⑦段中表达了“我”的哪些情感。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提出的“对于食物的追求同样也需要一种修行的理念”这一观点中表达了哪些期望?
9、题目:以“不一样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